软开关技术实际上是利用电容与电感的谐振,使开关器件中的电流或电压按正弦或准正弦规律变化。当电流过零时,使器件关断,当电压过零时,使器件开通,实现开关的近似零损耗。同时,有助于提高频率,提高开关的容量,减小噪声。
相对于软开关,普通开关电源的转换器也叫硬开关。
按控制方式,软开关可以分为:脉冲宽度脉冲频率调制式(pfm)、脉冲频率调制式(pwm)、脉冲移相式(ps)三种。
一、pwm变换器
pwm控制方式是指在开关管工作频率恒定的前提下,通过调节脉冲宽度的方法来实现稳定输出。这是应用最多的方式,适用于中小功率的开关电源。
1.零电流开关pwm变换器
图1:buck型zcs-pwm变换器
上图是增加辅助开关控制的buck型零电流开关变换器。其工作过程与前面过程略有差异:
1)线性阶段(s1、s2导通):开始时,在lr作用下,s1零电流导通。随后,因uin作用,ilr线性上升,并到达ilr=io。
2)正向谐振阶段(s1、s2导通-关断):当ilr=io时,因cr开始产生电压,vd在零电流下自然关断。之后,lr与cr开始谐振,经过半个谐振周期,ilr再次谐振到io,ucr上升到最大值,而icr 为零,s2关断,ucr和ilr将被保持,无法继续谐振。
3)保持阶段(s1导通、s2关断):此状态保持时间由pwm电路要求而定,保持期间,uin正常向负载以i0供电。
4)反向谐振阶段(s1导通-关断、s2导通):当需要关断s1时,可以控制重新打开s2,此时在lr作用下,s2电流为0。谐振再次开始,当ilr反向谐振到0时, s1可在零电流零电压下完成关断。
5)恢复阶段(s1关断、s2导通):此后,ucr 在io作用下,衰减到0。
6)续流阶段(s1关断、s2导通-关断):ucr衰减到0后,vd自然导通开始续流。由于vd的短路作用,s2可在此后至下一周期到来前以零压零电流方式完成关断。
可见,s1在前四个阶段(线性、谐振、保持)均导通,恢复及续流时关断。s2的作用主要是隔断谐振产生保持阶段。s1、s2的有效控制产生了pwm的效果,并利用谐振实现了自身的软开关。
该电路的开关管及二极管均在零电压或零电流条件下通断,主开关电压应力低,但电流应力大(谐振作用)。续流二极管电压应力大,而且谐振电感在主通路上,因而负载、输入等将影响zcs工作状态。
2.零电压开关pwm变换器
图2:boost型zvs-pwm变换器
上面是boost型零电压谐振变换器。在每次s1导通前,首先辅助开关管s2导通,使谐振电路起振。s1两端电压谐振为0后,开通s1。s1导通后,迅速关断s2,使谐振停止。此时,电路以常规pwm方式运行。同样,我们可以利用谐振再次关断s1,cr使得主开关管可以实现零关断。s1、s2的配合控制,实现软开关下的pwm调节。
该电路实现了主开关管的零压导通,且保持恒频率运行。在较宽的输入电压和负载电流范围内,可以满足zvs条件二极管零电流关断。期缺点是辅助开关管不在软件开关条件下运行,但和主开关管相比,它只处理少量的谐振能量。
3.有源钳位的零电压开关pwm变换器
下图为有源钳位的zvs开关pwm变换器,这是个隔离型降压变换器。其中,lr为变压器的漏电感,lm是变压器的激磁电感。cr为s1、s2的结电容。这个电路巧妙地利用电路的寄生lr、cr产生谐振而达到zvs条件。同时,cr有电压钳位作用,防止s1在关断时过压。
这里的辅助开关s2同样是通过控制谐振时刻,来配合s1进行软开关。该电路具体工作过程从略。
图3:有源钳位zvs-pwm正激变换器
(这个开关的课堂讲解略)。
二、pfm变换器
pfm是指通过调节脉冲频率(开关管的工作频率)来实现稳压输出的。它控制电路相对简单,但由于它工作频率不稳定,因此一般用于负载及输入电压相对稳定的场合。
1.buck零电流开关变换器
图4:buck型zcs准谐振变换器
该电路就是前面动态过程分析讲的典型zcs降压型拓补结构。我们可利用谐振电流过零来实现s1通断,脉宽事实上受谐振电路参数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s1开通时刻(即频率)来实现pfm。
2.buck零电压开关变换器
图5:buck型zvs准谐振变换器
这个电路是一个buck型电路结构它利用。它直接利用输出电感作为谐振电感,和cr产生谐振。过程是:
1)线性阶段(s导通):s导通时,输入电压uin将对cr充电,并提供输出恒流i0。开始时,由于续流过程没有结束,vd将维持一段时间向lr提供电流。
2)谐振阶段1(s导通-关断):随着cr电压的上升,vd逐步承受反压关断。lr、cr开始谐振,输入电源既要提供负载恒定电流,又要提供谐振电流。由于电源钳位作用,vd无法恢复续流。谐振中,可以选择某一时刻关断s,关断时两端电压为0。
3)谐振阶段2(s关断):此后,lr、cr、cs共同谐振。当cr电压谐振到过零时,vd重新导通续流。
4)谐振阶段3(s关断-导通):续流期间,lr、cs继续谐振。当cs电压过零时,可以重新开通s。
这个电路是利用s的关断时刻来达到pfm调节的。
三、ps软开关变换器
脉冲移相软开关变换器用于桥式变换器。桥式变换器必须是在对角开关管同时导通时,才输出功率。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角开关管的重合角度,来达到调节电压的目的。在中、大功率电源中,经常使用这种变换器。
1.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变换器
下图是移相式ps-fb-zvzcs-pwm(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脉宽调制)变换器电路拓补结构图。
c1c、c2c是开关管结电容或并联电容,lr为变压器的漏电感,ls为串联的饱和电感,cb为阻断电容。vd1-vd4用做续流二极管。
原理简述:这是一个全波桥软开关变换器,我们可以让s3、s4在移相时滞后,则我们把s1、s2称为超前桥臂,s3、s4称为滞后桥臂。s1、s2可以在lr、ls、c1c、c2c、副边耦合电感等的谐振作用下,实现零电压开关。在电流过零时,由于阻断电容、饱和电感作用,使得零电流有一定保持时间,在此期间,s3、s4实现零开关。
如果把ls、cb去掉,在s3、s4两端并联两个谐振电容,就构成了移相全桥零电压变换器。
图6: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变换器
2.不对称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变换器
下图中,超前臂外接了旁路电容和反并二极管,而滞后臂则没有。所以称为不对称移相全桥变换器。这个电路同样是通过谐振在零压时开关s1、s3,而在零电流开关s2、s4。
这个电路和对称全桥的区别是,对称全桥由于滞后桥臂有续流二极管和电容,因此在电流过零后,将形成反向流通渠道,因此要有比较大的电感来维持电流过零的时间,以完成对滞后桥臂的开关。而不对称全桥则因为滞后桥臂没有了通路,因此过零后能保持在零电流,以便完成滞后臂的开关。
同时,由于对称全桥电路原边串联了比较大的电感,因而电源效率会有一定损失。而不对称电路可以不串较大电感,所以损耗降低,电源效率得以提高。
下面是该电路的工作过程要点分析如下:
图7:不对称移相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变换器
1) 先看对角导通,如s1、s4开通时,原边能量正常向副边传输,c2、cc充电。
2) 当s1关断时,c1充电,c2放电,原边电流方向不变。由于c1上升是渐进的,所以s1属于零压关断。
3) 当c2放电过零,vd2开始反向导通时,可以控制s3导通,因此s3为零压导通。
4) s3导通上升沿触发一单稳态脉冲,控制辅管sc导通。此时,cc电压被瞬间接到变压器副边。从而在原边产生一瞬间高压,此较高电压将加快原边电流迅速复位归零。
5) 当电流回零后,辅管关断。此时副边又被钳制在近似短路的低电压,原边电压也迅速降低。使得c3电压反向加到s4上,促使s4在零电流下关断。
6) 此时,在lk作用下,同时可以零电流开通s2。电流换向成功,进入下半个周期。
7) 副边在原边换向的同时,也完成换向,且由于cc的存在,抑制了整流管的反向尖峰电压。
四、其它软开关技术应用及发展概况
其实,为了提高对输入电压、负载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开关管电压、电流应力,减少开关损耗等目的,其它改进型的软开关类型还有很多,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远远不是这些篇幅所能探讨的。这里只简单浏览相关典型软开关电路,感兴趣者可查阅相关专业资料。
1、 半桥不对称pwm变换器
与全桥变换器不同,在合适的控制方案下,半桥电路也可以组成不对称zvs变换器,但无法构成zvzcs电路。它可以实现开关管的零压切换,且在宽负载和输入电压范围实现恒频pwm调节。
2、 有源与无源软开关
一般的软开关,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传统的软开关要附加有源器件(如开关)及控制电路,近几年逐步开始开发无源软开关,从而促进了电路的简化和开关电源的成本降低。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用简单的电路结构来实现dv/dt、di/dt的降低,从而有效地完成zvs、zcs控制,以消除电路中的有源部分。
3、 dc/dc变换器
dc/dc变换器实际上就是前面讲到的各类变换器。只是去掉开关电源的输入电路及部分输出整流器件,形成简单的dc/dc转换模块。这类器件目前取得了较大范围的应用,使得用户可以简单地构件自己的电源系统。
这种器件的研发,成为开关电源的一个重要分支。
4、 软开关逆变器
借用软开关的概念,在全桥电路上适当改进,可以构成软开关全桥有源逆变器电路。所以,软开关技术的应用不仅仅限于开关电源本身,其它类似功率变换电路也可以借用这个技术,而实现功率器件的软开关,从而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典型的如变频器、电机保护器。
5、三电平电路
在大功率高电压变换电路中,管子的电压应力必须尽量降低。因此,研发了所谓三电平电路。通过增加“变换电感”和电容器件,达到降低电压应力的目的。这个方案可以使开关管电压应力降低到输入直流电压的一半。
6、 其它电路及发展方向
变换器电路实际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涉及。
变换器目前的发展大体有如下两个主要趋势:
(1) 朝高功率密度、大电流发展。以满足高功率电源需要。
(2) 朝低压发展,以满足低损耗系统的需要。目前在1vdc电源方向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RG500U-EA顺利完成海外多局点场测,以优越性能助力5G客户扬帆出海
中国联通圆满完成了2019年5G春晚通信保障工作
云计算数据库安装运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软件无线电技术到无线网络云的发展
福建晋华成了第二个中兴,福建晋华与美光恩怨未了
电源软开关技术及常见软开关拓扑结构
随着机器人的兴起 金属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力量
英文打字机的行距/显示屏
无纺布干态落絮测试仪的参数与原理
来中国电子展探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时 中国集成电路的风险与机遇
电流传感器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氮气在SMT回流焊中的应用
美宸智联-便携式频谱仪
电子行业2018年Q1保持较高增速水平
多工器是什么?多工器原理及作用?
中科视拓SeetaFace6开放,同步推出v6版本与商用版本
芯北科技马达驱动芯片CN8033针对智能断路器应用,可替代明达微MD7620A
三菱PLC常用电路编程指令运用
一文解析显示器面板类型列举及其优缺点
Silicon Labs推出支持MCU和无线应用设计集成开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