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Cap和现在的5G有什么区别

随着3gpp r17版本的不断推进,一个新的名词逐渐开始热门起来,那就是redcap。
究竟什么是redcap?为什么要引入它?它和现在的5g有什么区别?
且看本文的深入解析……
█ 什么是redcap
redcap,全名是reduced capability,中文意思是“降低能力”。它是3gpp在5g r17阶段,专门立项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标准。
对于redcap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觉得比较陌生。其实,它此前的名字,可能有读者听说过,就是nr light(nr lite)。
说白了,redcap就是轻量级的5g。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些文章将redcap全名说成是reduced capacity。这显然是不对的,capacity的意思是容量,capability是能力。
█ 为什么会有redcap
5g搞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搞一个轻量级的版本呢?原因如下:
众所周知,5g分为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mmtc(海量物联网通信)。
embb是4g时代mbb(移动宽带)的升级,主要侧重于网络速率、带宽容量、频谱效率等指标。目前我们使用的5g手机通信,就属于embb场景。
而urllc和mmtc,前者侧重可靠性和时延,后者侧重连接数和能耗。两者都是主要服务于行业互联网,包括工业制造、车联网等垂直行业领域。
随着5g的不断商用,人们发现,以上三大应用场景,仍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出现了未被cover住的“盲区”。
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现阶段,5g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落地,进入爬坡期。看似热火朝天,但实际上阻力很大。
其中,最大的阻力之一,就是5g终端芯片和模组的高昂成本。
5g终端芯片和模组,设计极为复杂,研发门槛极高,投入成本巨大。它们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价格下不来,用户当然就不愿意买。长此以往,5g谈何发展?
而且,人们也发现,大部分的行业应用场景,其实对速率等指标,并没有很高的要求。5g现有的能力,已经超出了场景的需求。
于是,行业就提出,是不是可以重新做一下成本与性能的平衡,适当牺牲一点指标,降低一些要求,然后,降低一点成本?
就这样,redcap(nr light)诞生了。
上面我所说的话,大家是否觉得有点耳熟?
没错,我当年科普nb-iot/emtc的时候,用过同样的描述。只不过,今天,4g变成了5g,而redcap对于5g来说,就有点像nb-iot/emtc对于4g。
换言之,nb-iot/emtc是阉割版的4g,而redcap,是阉割版的5g。
从技术特性上来说,redcap介于embb(超宽带)和lpwa(低功耗广域网,nb-iot等)之间。
redcap主要针对的是带宽、功耗、成本等需求都基于embb和lpwa之间的应用。它的带宽和通信码率低于embb,但是远高于lpwa。它的功耗和成本高于lpwa,但是却又远低于embb。
实际上,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redcap并不是需求非常迫切的一项技术。
我之前和大家说过,物联网分为高速、中速和低速。redcap,实际上对应的更多是中速或中高速。目前,lte cat.1以及cat.4,已经cover住了这部分需求。
专家们提出redcap,是有长远打算的。说白了,redcap,更多是为将来4g lte退网做准备。
当4g lte退网,nb-iot、emtc、cat.1、cat.4都将不复存在。此时,redcap就将起到替代的作用。
█ redcap是如何实现低成本的?
来到本文的关键部分,redcap究竟是如何被阉割reduced的。
下面这个表格,显示了5g redcap设备和5g传统设备之间的主要区别。
原图来自爱立信(鲜枣课堂翻译)
首先,redcap的频谱带宽更小。在sub-6ghz频段,redcap的带宽为20mhz,小于传统5g的100mhz。
其次,redcap减少了收发天线数量,并降低了mimo层数。对于sub-6ghz频段,redcap终端的接收链路可减少为1个或2个,相应下行mimo降低为1层或2层接收。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对终端射频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模块的能力要求。
第三,redcap采用了64qam这种更简单的调制方式,同样意味着对射频和基带的要求大幅降低。
第四,redcap 采用半双工fdd(hd-fdd),可以在不同时刻在不同频率上进行收发,不需要双工器。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获得了更好的集成能力(双工器一般都比较大),减小了对设备空间的占用,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
第五,redcap引入了一些节省功耗的手段,例如增强的非连续接收特性(edrx),采用更长的休眠模式,让终端减小功耗,获得更高的续航能力。
基于上述改动,根据预测,redcap相比于5g公网终端,在基带和射频侧大约有70%左右的成本降低。更有说法称,redcap的整体成本可以减小2-5倍,甚至7-8倍。
说完好的,再说不好的。redcap失去了什么呢?
首先是速率。随着终端带宽的下降,mimo接收的简化,以及最高调制阶数的下降,redcap的峰值速率也将大幅下降。
根据3gpp ts36.306中给出的ue峰值速率计算方法,redcap的理论峰值速率大约是80~90mbps左右。
覆盖能力方面,因为天线设计的缩水,加上可穿戴终端的尺寸限制,覆盖能力略有缩水。
传输时延方面,hd-fdd不能同时发送和接受,传输时延会有所增加。不过,对于redcap的应用场景来说,这些问题都没有太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应用场景和成本,3gpp提出redcap一次只能在一个频带内工作,不需要支持载波聚合或者双连接。(当然了,早期的redcap终端,肯定是双模的,毕竟5g的覆盖并不完美。)
差点忘记说价格。根据预测,redcap的模组价格将会控制在100-200元(人民币)之间,远低于目前大几百元的5g模组,但是会比几十元的nb-iot模组高。
█ redcap的典型业务场景
目前,根据3gpp r17的标准定义,redcap支持三大业务场景,分别是:可穿戴设备、工业传感器和视频监控。
这三种场景对网络的具体需求,如下表所示:
原图来自爱立信(鲜枣课堂翻译)
可穿戴设备,以智能手表为例。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手表都只支持4g,不支持5g。因为5g芯片成本太高,发热量大,而且embb的高速率,对于手表的屏幕尺寸来说,有点多余。
采用redcap,完全可以满足智能手表的视频通话需求,不仅下行带宽足够,上行带宽也远远高于lte cat.1。
此外,redcap在尺寸和功耗方面,也能够满足智能手表的需求。
█ redcap什么时候可以商用?
2019年6月,在3gpp ran #84会议上,redcap被首次作为一个r17 study item(研究项目)出现在大家面前。
2021年3月,3gpp正式通过了nr redcap ue 标准化(即work item)项目的立项。按计划,3gpp r17冻结之时,就是redcap标准化完成之日。
目前,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3gpp陆续将r17的时间表推迟了9个月。根据最新的进展,3gpp r17将于2022年6月份冻结。也就是说,redcap的标准化,将于明年6月完成。
根据经验,标准化之后,至少要1-2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初步的产业化。所以说,预计到2023年的年中(或者2024年年初),我们将看到redcap的早期商用化产品。
目前,国内包括紫光展锐等芯片企业,都在做redcap方面的布局,相信会及早推出商用芯片。有了芯片,就会有模组和产品。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redcap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耐心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iPhone或重新使用Touch ID,苹果到底是如何打算的?
GPS卫星发射信号能在月球上使用吗
2017 CES抢先看:六大领域“黑科技”引领新趋势
迅为RK3588开发板-基于瑞芯微RK3588摄像头方案
探秘DARPA正在研发的毫米波数字阵列技术是什么
RedCap和现在的5G有什么区别
Samtec技术前沿 | 虎家的第一个224 Gbps PAM4现场产品演示
2017年的两大风口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莫属
京东方打造智造服务产业园项目,推动智造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AW-UE20MC摄像机保证更舒适的在线交流
电阻应变片直流电桥测量电路攻略
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输气站发电机组故障监测远程报警系统
PCB材料选择:PCB材料清单和类型
L-com诺通提供恶劣环境专用连接产品
一种高效评估复杂合金纳米团簇电催化析氢反应活性
能在智能电网中打造分布式可再生电力的技术
从巨亏到大赚,是否预示中兴通讯复苏?
通信用组合电源的电池管理
广州华锐互动:智慧楼宇3D数字孪生开发有什么好处?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参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