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柱切片後處理

晶柱切片後處理
矽晶柱長成後,整個晶圓的製作才到了一半,接下必須將晶柱做裁切與檢測,裁切掉頭尾的晶棒將會進行外徑研磨、切片等一連串的處理,最後才能成為一片片價值非凡的晶圓,以下將對晶柱的後處理製程做介紹。
切片(slicing)
長久以來經援切片都是採用內徑鋸,其鋸片是一環狀薄葉片,內徑邊緣鑲有鑽石顆粒,晶棒在切片前預先黏貼一石墨板,不僅有利於切片的夾持,更可以避免在最後切斷階段時鋸片離開晶棒所造的破裂。 切片晶圓的厚度、弓形度(bow)及撓屈度(warp)等特性為製程管制要點。 影響晶圓品質的因素除了切割機台本身的穩定度與設計外,鋸片的張力狀況及鑽石銳利度的保持都有很大的影響。 圓邊(edge polishing)
剛切好的晶圓,其邊緣垂直於切割平面為銳利的直角,由於矽單晶硬脆的材料特性,此角極易崩裂,不但影響晶圓強度,更為製程中污染微粒的來源,且在後續的半導體製成中,未經處理的晶圓邊緣也為影響光組與磊晶層之厚度,固須以電腦數值化機台自動修整切片晶圓的邊緣形狀與外徑尺寸。 研磨(lapping) 研磨的目的在於除去切割或輪磨所造成的鋸痕或表面破壞層,同時使晶圓表面達到可進行拋光處理的平坦度。 蝕刻(etching)
晶圓經前述加工製程後,表面因加工應力而形成一層損傷層(damaged layer),在拋光之前必須以化學蝕刻的方式予以去除,蝕刻液可分為酸性與鹼性兩種。 去疵(gettering)
利用噴砂法將晶圓上的瑕疵與缺陷感到下半層,以利往後的ic製程。 拋光(polishing)
晶圓的拋光,依製程可區分為邊緣拋光與表面拋光兩種
• 邊緣拋光(edge polishing) 邊緣拋光的主要目的在於降低微粒(particle)附著於晶圓的可能性,並使晶圓具備較佳的機械強度,但需要的設備昂貴且技術層面較高,除非各戶要求,否則不進行本製程。
• 表面拋光(surface polishing) 表面拋光是晶圓加工處理的最後一道步驟,移除晶圓表面厚度約10-20微米,其目的在改善前述製程中遺留下的微缺陷,並取得局部平坦度的極佳化,以滿足ic製程的要求 基本上本製程為化學-機械的反應機制,由研磨劑中的naoh , koh , nh4oh腐蝕晶圓的最表層,由機械摩擦作用提供腐蝕的動力來源。

家用电器中的无传感器AC电机控制原理
美国征税清单冲击中国半导体产品,但许多产品基础芯片来自美国
10亿点云在AR中流式传输
第一届深圳音频嘉年华6月3日在深圳湾体育中心盛大开幕
基于AD7705与51单片机的数字电压表
晶柱切片後處理
总投资50亿元,和熠AMOLED高端显示模组项目开工
惠普战99商务本评测 一款颜值和性能兼备的高端商务笔记本
IBM 新款高能效 AI 芯片:能效比高过 NVIDIA A100
加速推进3D打印技术的未来
小米note3和魅蓝note6哪个好?从外观到配置一文对比详解
小米6快要来了!小米6最新最靠谱的配置是这样的
Analog推出电源隔离RS-485数据收发器ADM2682E和ADM2687E
基于C51单片机的通信测试仪器控制设计
微软Surface Book的铰链机制有望得到改善
MIUI 10全新设计语言带来软硬一体的全面屏体验
Intel将发布全新的Agilex FPGA芯片
华米科技 Amazfit GTS 2 颜值最高的智能手表
路由器设置大揭秘
MAX5949A/MAX5949B热插拔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