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彭博社传出“英飞凌尝试收购意法半导体”的消息,再加上前不久“高通收购恩智浦失败”的消息,这两件事直接把欧洲半导体“三巨头”炸了出来,背后也比较清晰的说明了欧洲半导体企业的“焦虑”。
自1987年以来,欧洲“三巨头”几乎从未跌出过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这三巨头就是上面两大消息中提到的恩智浦(nxp)、英飞凌、意法半导体(st)。
中国半导体投资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在一次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近几年在新兴消费电子方面欧洲半导体企业显得“稍差一些”,但恩智浦、st等企业在传统领域整体表现“依然强势”。在他看来,欧洲半导体产业如今的问题更多在于缺乏新兴企业,主要厂商仍然是过去的几家巨头。可以说,这三巨头撑起了欧洲半导体的“面子”。然而这三巨头之间也存在许多“利益瓜葛”,这就得从他们各自的故事慢慢说起。
恩智浦
2006年,飞利浦将半导体业务以79.13亿欧元的价格,卖给了荷兰的一个私募财团。于是,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荷兰埃因霍恩。
起初出于对出于对移动和个人业务市场的看好,恩智浦曾收购了silicon labs蜂窝通信业务。在2007年、2008年和2010年,将无线电话soc业务、无线业务和家庭业务部门予以出售或剥离,并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自飞利浦时代确立起的优势领域:汽车电子和识别业务。此外,恩智浦还在2009年出售了其cmos ip业务,为新的突破点腾出了资金和精力。此时,恩智浦开始发力高性能混合信号(hpms)产品,并重点制定了相应的运营策略。2010年8月6日登陆纳斯达克市场。
在2015年3月3日,恩智浦以1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飞思卡尔半导体(freescale semiconductor)。这次收购很有意思,让恩智浦成功挤进了全球半导体厂商前十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制造商,并且是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mcu)的市场龙头。也让英飞凌破碎了车用半导体老大的梦,今年1月份英飞凌的媒体见面会上,英飞凌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打趣道,“当我们努力成为市场第一之时,两家公司(nxp与freescale)合并了,不过我们会继续以市场第一为方向,不断努力。”
几个月前,恩智浦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22.69亿美元的营收中,包括了车用电子和安全相关业务的hpms部门占到21.66亿美元,占比已超95%。
英飞凌
英飞凌是一家德国企业,前身是西门子半导体部门于1999年独立,公司拥有汽车电子、工业功率控制、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智能卡与安全等四大事业部。
2015年1月13日,英飞凌(infineon)30亿美元现金并购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international rectifier)。并购后,其在半导体市场上所占份额将从11.8%增至17.2%,也稳固了英飞凌在功率半导体全球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2016年7月14日 英飞凌以8.5亿美元的现金从美国led大厂科锐公司(cree)手中收购其wolfspeed power & rf部门。不过在2017年2月16日,cree正式发布声明称将终止wolfspeed电源和rf部门出售案件,缘由是美国审查主管机关(cfius)认为此项并购案将构成美国国家安全风险。
在2016年10月份,英飞凌宣布收购荷兰mems设计公司innoluce,补充其为蓬勃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传感器市场的领先优势。innoluce的专业知识将帮助英飞凌缩小在激光雷达传感器领域的差距,而这个innoluce成立于2010年,也是从飞利浦公司剥离。不得不说,欧洲的半导体圈子真小啊,到处都是熟人。
在2018年年初的媒体见面会上,英飞凌高层介绍了公司2017年业务发展情况。总的来说,2017年英飞凌四大业务部收入占比分别为汽车电子占42%,电源管理和多元化市场占30%,工业功率控制占17%,智能卡芯片占10%。从业务中可以看到除了车用电子外,在智能卡芯片上,英飞凌和恩智浦又存在许多相似点。在当年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时,就存在英飞凌收购瑞萨的种种猜想,希望从“新”恩智浦那里把失去的市场夺回来。同为欧洲厂商,恩智浦和英飞凌在市场争夺上却“掐架”掐的厉害。
意法半导体(st)
意法半导体(st)集团于1988年6月成立,是由意大利的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而成。1998年5月,sgs-thomson microelectronics将公司名称改为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
2016年8月初,st宣布收购奥地利微电子公司(ams)nfc和rfid reader的所有资产,获得相关的所有专利、技术、产品以及业务,以强化st在安全微控制器解决方案的实力,为st在移动设备、穿戴式、金融、身份认证、工业化、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
目前st的业务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年6月份,st公布了q2财报,其净营收总计2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成长18.0%,毛利率40.2%,营业利润率为12.7%,净利润则是2.61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0.29美元。从具体的业务来看,大概有三分之一为汽车中的分立器件。
那么我们在把目光放到昨天从彭博社传出来的“英飞凌尝试收购意法半导体”的消息,有业内分析师表示:“st在汽车电子产品范围很广,但主力还是mosfet等被动元件,而英飞凌在汽车电子领域也是mosfet为主,那么就不存在互补的现象。”
当然除此之外,作为st最大股东的法国政府也仍然反对st与英飞凌的合并,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政府希望意法半导体专注于大订单,而不是通过合并进行扩张。说句题外话,英飞凌真把st给收了,那法国半导体实力怎么办?靠大力神杯吗?
ihs markit半导体制造研究部门执行总监len jelinek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十年前,欧洲半导体供应商已意识到了其不会去寻求对移动或个人电脑市场的支配,而最终判断出车用半导体和工业半导体是在欧洲有着强大存在的两个细分市场。这就导致了英飞凌、恩智浦和st都将公司战略发展聚焦在了工业和车用半导体科技上。”从上面的内容你也可以看出,作为欧洲半导体的“三巨头”,步伐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今纵观全球半导体市场,欧洲半导体似乎也有被边缘化的趋势。那这块欧洲半导体市场,三巨头又该怎么分食呢?那不如抱团取暖吧,一起在国际格局中喊出更强的声音。虽然在如今格局下,大并购事件悬之又悬。
弱符号的作用与示例
mesh自组网电台地对地不同距离下的速率测试
关于IMA架构航电系统多级故障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高速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农业领域中利用农用杀虫灯可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欧洲“三巨头”几乎从未跌出过全球半导体企业20强
边缘计算解决的难题有哪些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在出厂前会有哪些严格的测试
备份恢复解决方案Freezer基本特性与架构分析
Discretix为手机处理器提供硬件安全模块设计方案
最新消息!通过CFIUS 审查,韦尔股份正式拿下豪威科技
中国服务型机器人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区块链能为防疫抗灾做点什么呢?
新的Smart Clock Essential配备4英寸LED显示屏
联发科:将拓展公司电源管理芯片产品线
e络盟发售与IBM共同开发的物联网学习套件
2019全球ai芯片峰会在上海举行 探讨了AI芯片在架构创新的技术前景等
基于热力学的流量计的原理及设计
碳化硅二极管-碳化硅二极管应用及产品优势
中国电信与视源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