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5G承载产业发展关键与难点

5g将带来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已成为国家战略制高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约每十年出现新一代革命性技术。从1g到4g,移动通信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未来,5g将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意味着人与人通信开始转向人与物的通信,直至机器与机器的通信。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愈发明显。促进5g技术向各领域的扩散渗透,孕育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同时5g技术的商用化将引发新一轮投资高潮。
中国高度重视5g技术发展,在国家近期战略规划指导等重要文件中,均提出要积极推进5g产业发展,5g已成为国家战略制高点。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共同成立imt-2020(5g)推进组,目标是聚合产学研用力量、推动5g技术研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在北京怀柔已建设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先后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试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5g给承载网带来了全新挑战
5g在带来革命性业务体验、全新商业应用模式,以及对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对基础承载网络提出了多样化的全新需求。现有的承载技术指标、网络架构及功能等无法完全满足5g新型业务和应用,5g承载演进与革新势在必行。
5g承载新需求与5g业务性能的提升、5g网络架构的革新等密切相关。相比于4g网络,5g采用更宽的无线频谱,更大规模的多入多出(mimo)新技术,将峰值带宽和用户体验带宽提升十倍甚至数十倍;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新型业务对承载提出毫秒级超低时延及高可靠性等需求;5g的智能灵活、高效开放、网络架构变革,推动相应的承载网架构演进,并具备网络切片、灵活组网和调度、协同管控以及高精度同步等功能,从而满足5g差异化业务承载需求。
成立5g承载工作组
推动5g承载产业发展
2018年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中国三大运营商,华为等网络设备制造商,光迅等模块芯片制造商和测试仪表厂商,在imt2020(5g)推进组框架下成立“5g承载工作组”,旨在推动中国5g承载关键技术及方案创新,协同业界各方提升5g承载产业发展,开展5g承载技术方案测试验证,全力支撑5g商用部署的顺利实施,提高中国在5g承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工作组已经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2018年6月22日深圳imt-2020(5g) 峰会上公开发布了《5g承载需求白皮书》,提出承载网要满足“更大带宽、超低时延和高精度同步”三大性能需求,以及“多层级承载网络、灵活化连接调度、层次化网络切片、智能化协同管控、4g/5g混合承载以及低成本高速组网”等六类组网和功能需求;2018年9月28日中国信息通信展“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开发布了《5g承载网络架构和技术方案白皮书》,归纳总结了5g承载网络典型架构,并深度分析了转发面、协同管控、同步网的技术方案与关键技术,预判了中国5g承载产业整体发展态势,对下一步发展提出建议。预计2018年年底将会发布管控架构、5g承载光模块、高精度同步等专项研究成果。
5g承载产业发展关键点
5g承载网技术方案需“存异求同”,
聚焦产业发展
针对5g承载网,国内三大运营商提出了不同的承载方案,主要有spn、m-otn和ipran增强方案。spn和ipran增强方案是基于ip/mpls和电信级以太网增强轻量级tdm技术的演进思路,目的是解决分组承载网络如何支持不同类型业务的带宽隔离、确定性低时延和网络硬切片等问题,实现5g和专线等多业务综合承载;m-otn方案是基于传统otn增强分组承载技术并简化otn的演进思路,是otn适应分组业务发展趋势,并重点针对5g前传、中传和回传的低时延等需求而进行技术方案简化和演进发展的产物,目的是解决otn如何高效承载5g和专线等业务,并实现应用场景从干线、城域核心网络逐步向城域汇聚和接入层的延伸。各种方案最终能否规模化推广应用主要依赖于市场需求、产业链的健壮性和网络综合成本等因素。
5g承载方案的推进,需要综合考虑运营商的网络特性、业务需求,以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在产业化过程中,需要产业链求同存异,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共同推动产业链发展。综合分析cran、5g核心网云化、数据中心化部署方案和全面支持ipv6等发展趋势,针对5g承载网络转发面技术及应用的未来发展演进建议如下:
5g前传方案选择:在光纤资源丰富的区域,建议以低成本的光纤直驱方案为主;对于光纤资源紧缺且敷设成本高的区域,可综合考虑网络成本、运维管理需求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前传技术方案。
5g回传方案选择:5g承载网络可采用l2vpn+l3vpn或l3vpn到边缘的应用部署;可基于新的5g承载技术方案进行建设,也可基于4g承载网络进行升级演进。
支持ipv6方案:考虑到ipv4地址的短缺,5g承载网络需要支持ipv4/ipv6双栈和6vpe转发技术。
sdn实现智能管控
5g承载网络架构的变化带来网络切片、l3功能下沉、网状网络连接等新型特征,此外,还将同时支持4g/5g/专线等多种业务的承载,业务部署也将更加多样,对承载网络的管控带来诸多新需求。
5g承载网络管控的需求、架构、功能基本明确,管控平台发展应满足如下需求:
敏捷灵活的业务提供:满足网络云化后5g网络快速高效的业务配置需求,提供设备即插即用、自动化规划和快速部署,实现分钟级别的按需、自动化业务提供能力。
多层、多域的端到端灵活控制:实现跨层次、跨区域的业务部署以及高效运维。
网络切片管控:基于上层网络的切片需求,提供承载网络资源的切片管控能力,实现网络分片自动化部署、切片资源的隔离、业务在切片网络的部署、切片网络的运维监视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高效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以业务为中心的智能排障、基于ai的智能故障分析、智能故障自愈、业务性能监测等智能化网络运维能力,实现网络运维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闭环、智能运维。
兼容现网:5g承载网络管控发展过程中,应考虑现有网络的平滑升级、保护既有投资等因素,逐步引入端到端业务编排和管控、智能运维等功能,减少网络的操作维护,降低操作维护的复杂度和成本。
统一接口:5g承载网北向信息模型应进行统一,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南向接口可采用多种网络协议实现,并逐步实现开放。
聚焦bidi和pam4技术
推动光模块产业发展
5g对光模块存在数千万量级的巨大需求,更高速率、更长距离、更宽温度范围和更低成本的光模块需求迫切,尤其在低成本方面,需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实现成本降低。
面向5g承载,25/50/100gbps新型高速光模块将逐步在接入层引入,n×100/200/400gbps高速光模块将在回传汇聚和核心层引入。
5g前传光纤资源紧张,单纤双向(bidi)需求迫切,ieee开始进行25/50gbps bidi标准制定(ieee802.3cp),国内ccsa同步开展25gbps bidi标准制定;中传和回传方面,80km以内25gbps nrz、50/100/200/400bps pam4等多种光模块方案并存,80km以上相干光模块将成主流。目前,高线性度的pam4电芯片已市场可获得,25/50gbaud高线性度激光器和探测器芯片仍需要进一步的工艺摸索及改进。
5g将至,承载先行
5g商用渐行渐近,承载网作为基础管道,应先行于无线网络部署完成,从现在到2019年底,是承载网建设的关键时期。运营商一方面需要提前启动光纤光缆、空间、电力等基础资源储备;另一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网络特点,分析现网对5g业务的满足度,提前确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方案,并进行试点建设。当前,国内多个运营商均启动并完成自身基础资源摸查,启动光纤光缆、电力资源等基础资源储备。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开展5g承载试点,就5g承载技术和建设方案进行探讨和试点,预计2019年国内将大规模进行5g承载试点,满足2020年5g商用部署需求。
展望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运营商相继启动5g 试验,纷纷出台战略计划开展产业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中国在推进5g技术研究与产业化、5g 技术研发试验方面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在承载领域,将会继续加大5g承载的研发和创新支持力度,加快突破5g承载核心芯片、sdn智能管控等关键环节,推动5g承载关键技术创新和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加速推进5g承载实验室及外场试验,加快5g承载设备、芯片、仪表等产业化进程,超前启动光缆、电力等网络基础设施准备,推动5g 网络与4g 网络的协调发展,积极营造创新生态环境,为5g商用部署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德国的安全网络设备问题 华为不背锅
电解液行业整体转暖 全球溶剂龙头海科新源登陆创业板
关于压力变送器的一些基本知识
Allegro DVT发布了其D3x0和E2x0解码器和编码器IP的新版本
5G小基站+MEC一体化将是先行落地的行业应用
盘点5G承载产业发展关键与难点
虹软携诸多XR创新成果亮相进博会 演绎XR智能体验新入口
企业污染源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应用设计方案
先进封装呼声渐涨 Chiplet或成延续摩尔定律新法宝
TL494制作12V大功率逆变电源,TL494 12V Power Inverter
明年起至2023年期间 全球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市场将以18.2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应用笔记 | STM32WB基于Custom Template实现客户定制BLE私有协议
指纹识别市场被看淡 2019年渗透率仅63%
ARTM-8多路智能温度巡检仪
激光雷达初创公司AEye宣布获得了4000万美元B轮融资
大数据新趋势:追踪“数字足迹”
基于以Rockchip PX3为核心的车载影音导航系统的解决方案
无线产品中的RF部分:外购还是自行开发?
华为路由Q2Pro评测 基本上可以做到无缝漫游
报价低于LG电子预期,LG电子向Vingroup出售手机业务计划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