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制造强国”,离不开中国领跑的5G通信技术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5g已成世界数字经济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领域。世界5g大会,继首届在北京成功举办后,今年移师广州,将围绕“5g赋能 共享共赢”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推动5g融入百业,链接万物,惠及大众,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能。
5g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我国则是5g技术和产业当之无愧的领跑者。按照工信部最新统计,截至9月底,国内已累计建设5g基站69万个,北上广等地完成5g网络城区连片覆盖,累计终端连接数超过1.6亿个。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看来,我们的建网速度、用户增量快人一步,5g网络建设、行业落地都在按部就班地向前走,与此同时,在工业互联、产业互联方面,尚待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后者显然更让他关心。11月26日,第二届世界5g大会将在广州举行。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张平坦言:“大家论道的时候,一方面要论成绩、论经验,探讨如何布站、如何处理现有站址之间的干扰、如何提高用户的速率等问题。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讨论如何更好地把ict技术和制造业深入融合,让‘网络强国’推动‘制造强国’。”
工业互联网不能照搬消费互联网发展模式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5g是一项使能技术,20%的市场在消费端,80%在产业端,那才是5g应用的蓝海。”张平说,对于行业用户来说,其对5g网络的需求无外乎两点,便宜和好用。但目前用消费互联网的思路来布局工业互联网存在天然的弊端——成本高企、技术复杂。
更重要的是,每个行业甚至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特点,对通信的要求差异很大,“传统模式是通过单一网络满足所有的需求,这在消费互联网中可以实现,但在行业应用中,不可能用一张通信网络把所有行业的问题打包解决,也没那个必要。”张平强调。
因此,在他看来,工业互联网要摒弃复杂化的方法论,从分布式网络入手,去解决行业企业具体而单一的场景需求,“我们需要不断深度挖掘行业场景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结合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使能技术,通过频率协调等新思路,发展无线专网与融合组网,才能切实加快5g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张平说,而这也需要一个杀手级平台,发挥渗透带动作用,赋能千行百业。
新通信迭代由场景而非速率驱动
张平表示,近30年来,移动通信快速迭代,提升通信速率的需求是背后的主要驱动力,这一逻辑也伴随每一代移动通信的发展。但5g有革命性的不同,5g不仅代表单纯的速率提升,而且根据场景的不同,设立了增强型移动宽带、海量机器通信和超高可靠低时延三个场景,由此开启了万物互联的通信新时代。
“移动通信演进的驱动力将由1g/2g/3g/4g时代的单一速率需求,经由5g三个场景的过渡,最终转化为以场景驱动作为基本演进范式。”张平认为,在向6g的演进过程中,传统的遵循堆叠处理模式,采取复杂度换取性能增益的技术路线,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创新,“6g不仅要提高速率、拓展空间、还要完善智慧,研究智能、通信与人类未来的相互关系的新体制。”张平说,在6g系统中,人与网络节点可以通过语义进行更深入的信息交互,人与网络结点融为一体,共同演进。去年,他们已经启动了国内第一个6g国际合作项目。
“通信永远是人类社会的刚需。通过信息的流动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增强人的智能。”张平表示,5g+的未来是美好的愿景,具体如何执行,还需要政府、学界、产业界的进一步探讨规划。


国产机器人高速增长之下存挑战 加快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势在必行
三星电子宣称开发出10纳米8GbLPDDR5 DRAM
为应对制造业人手不足 日政府或将强制出台AI等数字技术
一款想替代并超越burpsuite的网络安全单兵工具
南卡发布半入耳蓝牙耳机,全新声学系统打破TWS行业音质瓶颈
助推“制造强国”,离不开中国领跑的5G通信技术
外媒曝光LG G8 ThinQ的360度渲染图
聚合物锂电池和锂电池区别
慧科讯业:利用AI赋能企业决策
日月光收购矽品须再等一年
今日看点丨消息称华为海思正开发麒麟 8 系和 9 系新平台,后者采用 N+2 工艺;蔚来将与蜂巢能源组建合资公
什么是CC (Common Criteria)
什么是投影仪的透镜/亮度/焦距/投影台面积/灯泡类型/色散
半价包邮返现金! 华强芯城双12年终采购狂欢进行时!
马斯克重回世界首富宝座 资产约1.73万亿元人民币
三星GalaxyA70手机全面评测 无疑是目前国内市场中最值得入手的中端机型之一
如何设计开关电源的保护电路
半导体产业四个未预见的“意外”
康飞宇、贺艳兵团队在固态电池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数字IC验证之UVM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