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和ROM原理解析

何为memory
memory种类
memory用来存储和读写的大量的二进制数据。其中又有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om只能读,不能写;ram既能读又能写。ram具有易失性。断电以后,ram中保存的数据将全部丢失;而rom中的数据则可以长久保存。
memory结构
存储器内部结构基本都差不多,一般由存储阵列,地址译码器和输出控制电路组成。存储阵列以外的电路都称为外围电路(periphery)。存储阵列是memory的核心区域,它有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位二值数据。每次读出一组数据,称为一组字。一个字中所含的位数称为字长(bit)。为了区别各个不同的字,给每个字赋予一个编号,称为地址,由译码器将地址代码转译。地址单元个数就是字数(depth),用n表示,数值为2n,n为地址码的位数。
实际运用中,我们经常以字数(depth)和字长(bit)的乘积来表示存储器的容量。如下图中的rom容量为28 x 1,有256个字,字长为1位,总共256个存储单元。容量越大,意味着能存储的数据越多。
关于ram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指存储内容可被快速地写入或者读出,掉电后存储内容丢失地存储器。
ram可分为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和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两种。
1)sram
sram的优点是只要器件不掉电,存储内容就不会丢失,无需刷新电路,工作速度快。缺点是集成度低,功耗大,价格高。
上图是一种典型的sram结构,每个存储单元由六个mos管组成,中间四个mos管构成双稳态触发器,两侧的两个mos管(q1,q1’)的开关状态由同一个选择信号ce控制。
数据写入时,数据信号d及其取反后的信号d#分别出现在q1和q1’上,待选择信号ce将q1和q1’导通后,d和d#触发双稳态触发器,使之发生相应的翻转,并使翻转后的状态一直得到保留,直到下次数据写入事件的发生。
数据读出时,选择信号ce有效并使q1和q1’导通后,a和a’点的逻辑状态出现在数据信号d和d#上,从而实现数据的读取,该读取的过程并不改变存储单元内双稳态触发器的状态。
每个sram存储单元由六个mos管组成,功耗大,集成度低,但由于内部采用了双稳态触发器,也无需不断地对内部存储地内容进行刷新。
所以sram在电子产品种容量较小,往往用在非常苛刻的地方,例如cpu的缓存。
2)dram
dram地优点是集成度高,功耗小,价格低。
缺点是即便器件不掉电,存储内容也只能保持很短地时间,需不断地被刷新。
典型的dram结构图如下:
每个存储单元由一个mos管及其寄生电容构成。由于数据信号的状态由电容的电荷量决定,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需对电容做一次充放电的刷新操作。
dram通常用于制作容量要求高,但是速度要求相对低的存储器,例如电脑内存条。
dram分为很多种,常见的主要有fpram/fastpage、edoram、sdram、ddr ram、rdram、sgram以及wram等,这里介绍其中的一种,ddr ram。
ddr ram(date-rate ram)也称作ddr sdram,这种改进型的ram和sdram是基本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在一个时钟读写两次数据,这样就使得数据传输速度加倍了。这是目前电脑中用得最多的内存,而且它有着成本优势。在很多高端的显卡上,也配备了高速ddr ram来提高带宽,这可以大幅度提高3d加速卡的像素渲染能力。
关于sram和dram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之前的推文:科普:sram与dram的区别在哪里?
关于rom
rom的定义
rom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的简称,是一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的固态半导体存储器。其特性是一旦储存资料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通常用在不需经常变更资料的电子或电脑系统中,并且资料不会因为电源关闭而消失。
rom的发展
为便于使用和大批量生产 ,进一步发展了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eprom)和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例如早期的个人电脑如apple ii或ibm pc xt/at的开机程序(操作系统)或是其他各种微电脑系统中的韧体(firmware)。
eprom需用紫外光擦除,使用不方便也不稳定。20世纪80年代制出的eeprom,克服了eprom的不足,但集成度不高 ,价格较贵。于是又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存储单元结构同 eprom 相似的快闪存储器 。其集成度高、功耗低 、体积小 ,又能在线快速擦除 ,因而获得飞速发展,并有可能取代现行的硬盘和软盘而成为主要的大容量存储媒体。大部分只读存储器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管制成。
rom有很多种,mask-rom就是工程师口中的只读memory,数据固化后就不可改变。
最初,大家把只能读的存储器叫做rom(read only memory),并且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由于不能改写,因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随着技术的进步,在rom中使用一些新技术,就可以使它具有可以编程的功能。
prom是可编程的rom,但prom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软件灌入后,就无法修改了。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功能显然是不够的。
后来又出现了eprom,是通过紫外线来擦除的,并且通过高压来编程,这类rom上面一般有一个透明的石英玻璃窗。
而eprom则可以通过紫外光的照射擦除原先的程序,进行编程,是一种通用的存储器。
后来又出现了eeprom,不用紫外线照射就可以擦除,因而可以直接在电路中编程。eeprom是通过电子擦除,价格很高,写入时间很长,写入很慢。
其实从性质上看,它们的功能已经与rom的名称(只读)有些出入,但之所以它们依然叫rom,大概有几个原因:
(1)不能像ram那样快速的写;
(2)可能需要特殊的擦写电压;
(3)可能需要特殊的擦写时序;
(4)可能需要在写之前进行擦除操作;
(5)擦写次数有限,不像ram那样可以随意写而不损坏;
(6)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7)有些可写的存储器只能写一次(otp)。
接下来我们展开讨论下eprom和eeprom。
关于eprom
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利用高电压将资料编程写入,抹除时将线路曝光于紫外线下,则资料可被清空,并且可重复使用。通常在封装外壳上会预留一个石英透明窗以方便曝光。
eprom的优点
(1)eprom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多个重新编程的情况。
(2)eprom更易于测试和调试操作。
(3)即使没有电源,eprom也可以存储数据。
eprom的缺点
(1)eprom比eeprom具有更高的静态功耗。
(2)与eeprom相比,eprom擦除操作要困难得多,时间更长。
(3)eprom无法逐字节擦除数据。
(4)在某些情况下,eprom可能比prom昂贵。
关于eeprom
电子式可抹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或写作e2prom)的运作原理类似eprom,但是抹除的方式是使用高电场来完成,因此不需要透明窗。可分为序列式和并行式。
与flash的区分在于,擦写时flash需要一片一片擦写,而eeprom则可以按“位”擦写。
单独的eeprom组件,其通信口通常可分为串行(serial)与并行(parallel)两类。除电源线外,串行通信口只使用1~4只接线来传递信号,所需接脚较并行式少,通常用来存储资料。运行用的程序则通常放在并行式的 eeprom 中,以利访问。
eeprom多字节读写操作时序
读取eeprom数据很简单,eeprom根据我们所送的时序,直接就把数据送出来了,但是写入eeprom数据却没有这么简单了。给eeprom发送数据后,先保存在了eeprom的缓存,eeprom必须要把缓存中的数据搬移到“非易失”的区域,才能达到数据掉电不丢失的效果。
在往非易失区域写的过程,eeprom是不会再响应我们的访问的,不仅接收不到我们的数据,而且我们使用iic标准的寻址模式去寻址,eeprom都不会应答,就如同这个总线上没有这个器件一样。数据写入非易失区域完毕后,eeprom再次恢复正常,可以正常读写数据了。
eeprom的主要制造商
on semiconductor、美信、nxp、华邦电子等
eprom与eeprom的比较
(1)紫外线可以擦除eprom,而电信号可以擦除eeprom。
(2)eprom和eeprom均用于与外部编程相关的硬件或操作系统的下层。
(3)eprom晶体管的功耗约为12.5,而eeprom晶体管的功耗为5伏。
(4)eprom使用电子注入编程技术进行编程,而eeprom使用隧道效应技术进行编程。
(5)eprom擦除操作可能需要15到20分钟,而eeprom擦除操作仅需5毫秒,这比eprom快得多。
(6)应该从计算机电路或主板上取下eprom,以进行擦除和重新编程,在不取下的情况下,可以在计算机电路和主板内擦除eeprom。
eprom与eeprom的工作原理
prom是可编程器件,主流产品是采用双层栅(二层poly)结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
浮栅中没有电子注入时,在控制栅加电压时,浮栅中的电子跑到上层,下层出现空穴。由于感应,便会吸引电子,并开启沟道。如果浮栅中有电子的注入时,即加大的管子的阈值电压。沟道处于关闭状态。这样就达成了开关功能。
这是eprom的写入过程,在漏极加高压,电子从源极流向漏极。沟道充分开启。在高压的作用下,电子的拉力加强,能量使电子的温度极度上升,变为热电子(hot electron)。这种电子几乎不受原子的振动作用引起的散射,在受控制栅的施加的高压时,热电子使能跃过sio2的势垒,注入到浮栅中。
在没有别的外力的情况下,电子会很好的保持着。在需要消去电子时,利用紫外线进行照射,给电子足够的能量,逃逸出浮栅。
eeprom的写入过程,是利用了隧道效应,即能量小于能量势垒的电子能够穿越势垒到达另一边。根据隧道效应,包围浮栅的sio2,必须极薄以降低势垒。
源漏极接地,处于导通状态。在控制栅上施加高于阈值电压的高压,以减少电场作用,吸引电子穿越。
要达到消去电子的要求,eeprom也是通过隧道效应达成的。如上图所示,在漏极加高压,控制栅为0v,翻转拉力方向,将电子从浮栅中拉出。这个动作,如果控制不好,会出现过消去的结果。
rom与ram的不同使用范围
ram ,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高速存取,读写时间相等,且与地址无关,如计算机内存等。
rom ,只读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不丢失,如计算机启动用的bios芯片。存取速度很低,(较ram而言)且不能改写。由于不能改写信息,不能升级,现已很少使用。
rom现阶段已经很少有独立的芯片了,最早还应用于汉字字库、游戏卡等,如今基本上都是以嵌入在芯片里的ip形式出现了。
eprom、eeprom、flash rom(nor flash 和 nand flash),性能同rom,但可改写。一般读出比写入快,写入需要比读出更高的电压(读5v写12v)。而flash可以在相同电压下读写,且容量大、成本低,如今在u盘、mp3中使用广泛。
在计算机系统里,ram一般用作内存,rom用来存放一些硬件的驱动程序,也就是固件。

30岁的台积电工程师引起网友共鸣
5G时代高通还可能继续维持专利授权模式 高通赢得FTC反垄断诉讼
智能家居市场的增长规律是怎么样的应该如何选择
中性点接地电阻柜装置的特点
松下携手瑞萨、富士通合资成立芯片公司
RAM和ROM原理解析
西门子博途:配置触摸面板和CPU之间的连接
管道液位传感器在医疗设备上的应用
荣耀8XMax续航实测 到底有多耐用
基于NVIDIA开发开源程序在Azure云中使用GPU
混合励磁电机的调速特性
2018年人工智能行业告别喧闹 投融资市场渐趋冷静
鼓励在京过年:每个在网手机号可免费领20G流量
世界航天领域2018年发展态势,世界航天领域2019年趋势展望
“三农”连续重大利好 区块链+农业的局势分析
无线模块在主要几个国家常规的频段是哪些?
为实现净零排放,澳大利亚将开发太阳能电池储能
浅谈ZYNQ-AXI总线的信号接口要求以及时序关系
光耦的特性与应用
AI转写革新生产力 讯飞智能录音笔上榜AWE艾普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