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怀疑,vslam将是推动机器人再次迭代的关键之一。
移动的“机器”还是机器人?
随着机器人的落地量持续增长,早期“忽略”的产品缺陷,正在引发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激光slam虽基于cartographer算法不断演进,但近几年几乎没有显著进展,受制于激光只能构建单纯的几何环境模型,无法“看到”真实环境,缺乏对环境内容的解读能力,在实现智能交互、智能避障、智能作业方面存在天然瓶颈,极大限制了机器人的智能化升级。随着终端用户对智能化越发注重,加之ai大模型的出现,升级新的导航技术已成必然。
另一方面,在部署问题上,传统marker定位与激光定位技术方案不仅部署周期长、成本高、操作复杂,需要线下工程师团队支持,且环境适应性也较差,面对大空间、高吊顶场景,往往需要对环境改造,进一步增加部署难度,同时,一旦环境布局发生变化,便需要重新部署,极大的增加了使用成本。此外,高精度激光雷达的高成本问题,也间接导致了机器人售价一直居高不下,人工替代价值不明显。
一个售价昂贵的机器人,不仅需要工程师团队的长期辅助与支持,也没有相对实现智能化,显然它的定义更多为移动的“机器”,而非机器人。
vslam的意义不只是低价
在市场与行业的多重压力下,头部厂商们一直在尝试新的技术方案。而随着vslam技术的崛起,人们不约而同的预见了它背后巨大的想象力。
人类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来获取外界信息,但其中80%以上却来源于视觉。通过视觉,人体可以获取外界事物的大小、位置、明暗、颜色、姿态等信息,从而与周围环境完成交互。而机器人是通过借助各类传感器获取外界信息:从最早期的碰撞反馈,到激光雷达扫描,再到双(多)目摄像头组成的基于“人眼”仿生的立体视觉系统,完成了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升级。
通过仿生人类视觉,机器人获得了对空间的感知,具备了“人”的基本能力与前提,这就是vslam与其它技术方案最大的区别,也是它的核心意义与价值。
同时视觉传感器在成本上的天然优势,能够让视觉方案在实现同等激光方案技术效果的同时,成本至少降低50%,这也意味着能够更快回本。
据业内人士计算,在商业清洁机器人中,导航bom成本占比约40%,以50%毛利率计算机器人售价,达到商业场景应用精度的导航模组,vslam解决方案bom成本约6000元,整机售价约3万元,激光slam解决方案bom成本约1.2万元,整机售价约6万元。按3年使用寿命计算,视觉slam解决方案回本时间约10个月,年均roi约87%,激光slam解决方案回本时间约1年8个月,年均roi约27%。
显然,vslam方案将更有机会带来机器人成本低于人工成本的拐点。
能够看到,市面上一些头部厂商已经把技术路线转向vslam,如普渡自研了pudu vslam+方案,它是基于视觉相机所研制的新一代vslam技术,已经应用于其 “欢乐送2”机器人上。而indemind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布局计算机视觉的ai技术公司,在视觉研发上同样走在了行业前列。
自成立以来,indemind坚持深耕视觉导航,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决策、ai交互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有着深层次的积累和经验,并基于现有行业需求研发了一款以vslam为核心的商用机器人导航方案「商用机器人ai kit」,在整体表现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更成熟,更智能,“领先一代”的体验
「商用机器人ai kit」是以indemind自研的os fusion agi系统为基础,采用以双目立体相机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架构,支持市面上不同品类的主流传感器,满足商用机器人导航定位、智能避障、路径规划、决策交互等核心功能的开发,能够广泛应用于商用清洁、酒店配送、送餐、巡检等商用服务机器人平台。
在适用能力上,「商用机器人ai kit」几乎对商业场景做到了全兼容,且对玻璃等高透明材质具备有效解决方案,目前已经部署过全球上千种不同商业场景,无需进行场景分类。而内置的主动补光策略,面对强光直射、无光源、昏暗等特殊光照环境均能无差异工作,满足全天候作业要求。
同时,indemind专门研发了智能决策引擎,有效提升了机器人决策能力。基于立体视觉技术带来的强大感知&认知能力,可实现智能避障、主动安全、智能作业、智能交互、智能梯控等多种关键功能,以智能交互为例,基于包含三维空间信息及物体语义信息的三维地图和ai识别功能,搭配智能决策引擎,可语音控制召唤机器人、让机器人跟随、指定目标区域作业等,大大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体验。
在成本方面,「商用机器人ai kit」基于以视觉传感器为核心的融合导航方案以及indemind os fusion系统优势,机器人开发成本最低可以下探到2千元以内,包含导航和电池的完整底盘成本则可以下探到5千元以内,相比激光雷达方案,下降了60-80%,显著降低机器人的开发成本和周期。
此外,搭载「商用机器人ai kit」的机器人,能够实时自主构建地图,做到了新机器、新场景无需预部署,开箱即用,且变更场景后,机器人也能自主更新地图,不依赖线下支持团队,偏远地区可以完全依靠网络销售。
目前,indemind已和国内外多家巨头客户达成合作。与传统清洁厂商ice合作的中型清洁机器人cobi18,已在全球十几个国家批量部署,且在欧美市场实现运行零故障,收到了广泛的好评反馈。未来,indemind三年预期订单将超10万台。
无人机反制系统有哪几种反制方式
最简单的微型扩音机,SIMPLE AMPLIFIER
基于用机电一体化设计方式,快速实现思维车模型
4G车载监控设备解决企业车辆管理难题
取消电网中方控股限制,外资可在华建设、经营电网
INDEMIND:视觉SLAM,助力服务机器人再进化
晶电在美国对两家企业提出专利侵权诉讼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4.7%
木制文物防火如何利用热成像技术?
电解液中的锂盐有哪些特性
AMD开源Brotli-G压缩格式,可使用GPU加速Brotli压缩
三星S7edge和vivoXplay6哪个拍照好
广和通正式发布工业级低功耗单频双模GNSS模组G030&G031
PCI总线定义
关于智慧物流的十个主要观点
要想电池续航久 这些技术你得有
18b20测温c51源程序
plc接线图实物图详解
封装技术发展历程和竞争格局大解析
安川伺服与控制器解决方案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