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环路干扰问题的产生
在电机控制器的emc测试整改过程中,测试传导发射低压侧正极时,32m、41m、65m出现超标,如图1所示;调试低压侧滤波参数效果不明显,考虑电机控制器在整车的安装环境以及之前的整改经验,将电机控制器外壳增加接地点,变成两点接地,32m、65m明显降低,6.1m出现超标,如图2所示,接下来针对6.1m频点做整改。
图1、初扫结果
图2、增加接地点后扫描结果,6.1m超标
2、地环路干扰问题的试验和分析
用频谱分析仪和近场探头定位噪声点,确定干扰来自电机控制器的dcdc输出线。dcdc模块是电机控制器内的最大干扰源,干扰很容易通过输出线缆向外传导或者直接通过空间向外辐射,甚至耦合到其他电源线、信号线,此外,dcdc输出负极通过钣金件直接接机壳,即已经和接地参考平面相连,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地电位不稳。
由于电机控制器传导发射低压侧只要求测试12v/24v电源线,并不直接测试dcdc输出线,故推测6.1m干扰是dcdc模块通过线束耦合到12v/24v电源线。首先在dcdc模块的相关信号线上套铁氧体磁环,对6.1m频点没有改善;用铜箔将信号线包裹起来并粘接机壳内壁,同样没有效果;在dcdc模块的can通讯线上套铁氧体磁环,没有效果。..。..
试验n多方法仍然对6.1m频点束手无策,回忆6.1m频点到底从何而来,猜想会不会是因为增加接地点引起的呢,于是尝试去掉增加的接地点,6.1m频点马上变好,如图3所示。
图3、去掉接地点后扫描结果
将增加的接地点恢复,6.1m又超标,可以复原现象,说明6.1m处干扰确实是接地问题引起的。观察增加的接地点位置,正好在dcdc输出线正负极之间,如图4所示,机器初始的接地点如图5所示,使用铜带编织网接接地参考平面,两点接地会引起地环路干扰,6.1m超标很有可能是地环路干扰引起的。
图4、增加的接地点的实物位置
图5、控制器初始接地位置
当dcdc模块工作时,dc+和dc-输出线会携带很强的干扰电流,dc-直接与机壳相连。测试模型图如图6所示,当没有接地点b时,干扰电流主要通过dc输出线与接地参考平面之间的杂散电容形成回路;当在dc+和dc-之间增加接地点b时,恰好为干扰电流提供了直接的低阻抗通路,就会出现地环路电流,导致更大的共模电流,进而出现传导发射超标的现象。
图6、测试系统模型图(接地点c是测试标准要求的:低压蓄电池负极接地)
3、地环路干扰问题的解决
地环路干扰产生的内在原因是地环路电流的存在,地环路电流是因为两个接地点的电位不同形成电压导致的。常用的解决地环路干扰问题的方法有单点接地,采用隔离变压器或光耦隔离器隔离,安装共模扼流圈增加地环路阻抗等。在本整改测试试验中,只需要将增加的接地点远离dcdc输出线,保证两个接地点的电位相近,就可以避免和减弱地环路干扰。如图7所示,将增加的接地点布置在机器的另一侧,远离干扰输出端,就可以避免6.1m超标同时抑制32m、41m和65m干扰点,如图8所示,结合其他措施,就可以通过传导发射试验。
图7、分析后增加的接地点位置
图8、更改接地点位置之后的扫描结果
4、总结
两点接地和多点接地很容易引起地环路干扰问题,在机器外壳有输出线缆时应尤为注意,防止接地点的电位相差过大,当频率比较低时,应尽量选择单点接地。接地技术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最简便成本最低的技术,同时也是最有讲究的技术,所以在设计前期多考虑接地方式、接地位置对后续emc测试与整改会有很大帮助。
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与普通交换机的区别介绍
亚马逊要求送货司机签署“生物识别同意书”
mapreduce二次排序_ mapreduce二次排序原理
红外热像仪在电源模块行业中的应用
多次面临致命局面,英特尔能否涅槃重回芯片王者地位?
如何解决电机控制器EMC测试过程中的干扰问题
联发科预计第二季度营收556亿元新台币 增长12%至20%
机器人视觉—三维成像技术综述
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360智能摄像机红色警戒高配版为特定场景下的使用提供便利
光线跟踪的原理和优缺点的概述
电子电路设计之变容二极管等效电路
ThinkPad使用和保护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人工智能时代,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讲解
数字式万用表使用方法
物联网还是“勿联网”?对物联网安全隐患的反思
洋巨头鏖战智能家居领域
教你如何测试电脑显示器
基于赛灵思Spartan-3A的视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