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引起市场关注,sony和apple是两大关键推手。
问题是,为什么一个往大尺寸走,一个往小尺寸走,却同时选择了micro led?为何sony产品已经亮相了,苹果并购luxvue后迟迟没有下一步?
2016年苹果几乎成了oled代言人,而sony也没闲着,在6月的infocomm上端出第二代micro led作品--crystal系列新作cledistm,距离2012年的crystal led display,足足沉寂了四年之久,而在一片oled是否会取代lcd的喧哗声中,micro led悄悄的回到镁光灯下,再次引起媒体的关注。
micro led这个词出现的很早,早在2000年cree就申请了名为“micro-led arrays with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的专利,随后相关论文发表也很多,但micro led还只是纯粹的学术研究。
学界对micro led的投入一直持续,举凡illinois university、strathclyde university、texas tech university、香港科大和台湾交大、清大,皆有斐然的研究成果,有些能量也在之后转向了商业。
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johna.rogers就是这个领域的大师,先在2006年spin-out技术给semprius,2013年后又成立x-celeprint,并独家授权micro-transfer-printing(μtp)技术;strathclyde大学也在2010年spin-off出mled公司,专注在microled的近眼显示应用。
micro led累积这么久的学术能量,led厂、面板厂也秘密研发多年,但商业化的关键角色,还是非两位消费电子霸主莫属--“sony”和“apple”。
sony在2012年ces就推出“crystal led display”,开了micro led在消费电子应用的先河,这台看来跟一般电视没两样的led display,在当时是集合尖端技术的昂贵作品,抓住市场的关注后sony迟迟没有续作,等了足足四年多才有了下个动作,随后带来的是拼接显示屏,一样沿用了crystal这个用词,只是产品名称更花俏了,叫cledis(crystal led integrated structure),这次不再是远观的武力展演,sony宣称要在2017年量产cledis,走入市场。
不同于sony专攻大屏幕,苹果锁定在小尺寸,2014年收购了luxvue后,各种传言甚嚣尘上,iphone、ipad、applewatch都有人臆测,到底苹果葫芦里卖甚么药,当然没人说的准,然而以micro led的特性、luxvue的专利,以及苹果产品策略来看,第一步问世的会是穿戴式,比起先前传言的2017年,比较可能发生的时间点是2018-2019年,为甚么不是iphone?iphone不会是第一步,但绝对是苹果的重点目标。
苹果和sony的布局是有端倪的,在寻找商业入口时,两个巨人走了看似完全不同的方向,背后面临的挑战却是一样的-“ppi”和“pixel数量”的课题。ppi连结的是led尺寸,而pixel数量直接影响成品良率。毕竟要把led做小,又要精准的转移、驱动,size越小、转移越多颗,难度自然相对越高。
sony能这么早实现商品化,是因为选择了ppi较低的大尺寸屏幕,一开始选择的电视,无论是55寸还是1080p的分辨率,都是考虑到当时的技术限制,一台crystal led display大约是40ppi,led尺寸理论上可达到数百micron,别说芯片没问题,要封装成smd也可以做得到,但困难的地方在于一台fhd(1920x1080)电视,就要打上622万颗led,以当年的技术来说,耗费时间跟良率必然是很大的问题,不计成本的做出一台还可以,但要做到可以卖、消费者买的起,这条路暂时不通。
于是sony在第二步做了很大的修正,首先cledis是室内大屏幕显示屏,ppi直接降到15,且经过四年的淬炼,led大小更不是问题了,cledis可以轻松做到发光源面积占面板不到1%的程度(单颗约55μm),这次sony很务实,他选择了“模块化拼接”的概念,单片只用345,600颗led,是上一代作品622万颗的6%不到,可以有效提升成品throughput,帮助sony更快在micro led实用化的竞赛中插旗。
苹果则直接瞄准了ppi需求200-300的穿戴式装置,用55μm已经不可行,但以目前各界开发走向20μm以下的趋势来看,应用在穿戴式也不是遥不可及。穿戴式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小屏幕”。
同样的ppi做在越小的屏幕,代表像素需求越少,以apple watch 38mm为例,尽管ppi接近三百,但总划素数量为92,480颗,换算成rgbled数量为277,440颗,甚至低于sony的cledis单一模块。
micro led要尽快走入消费市场,势必得在ppi和像素的限制下谨慎选择,显示屏和穿戴式都有高亮度的需求,穿戴式更可借着micro led的省电特性,解决目前续航力不足的痛点,更加重要的是,这两种应用单set的划素量都不高,更有机会压低micro led display的制造成本。相较之下,手机和电视的划素量太多,尤其以4k来看,需要的led数量将近两千五百万颗,绝对不是一开始商业化的理想选项。
总的说,苹果和sony于大小尺寸领域本就各擅胜场,本篇虽没着墨micro led的真正潜力,但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它,同时吸引了两个追求技术极致的消费电子巨人。
Maxim发布下一代SIMO电源管理IC,尺寸减小50%,电池寿命延长20%
基于FPGA的时序分析设计方案
MTK联发科安卓手机主板丨卓越性能与高效能的核心
亿联荣膺ITSPA最佳VoIP设备奖!VoIP产品标杆地位获业内认可
浅谈汽车连接器性能的三个维度
Micro LED产业如何尽快走入消费市场?
低成本FPGA来袭,剑指工控与车载领域
调蓄池有毒可燃气体检测
麒麟970启动生产 华为跻身台积电五大芯片客户
Voyage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可在加州公共道路运营
在线式测斜仪
智能工厂建设中的数据采集问题如何解决
RFID助力垃圾分类项目?没错,一键搞定硬件设备!
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给武昌理工学院送来两台智能机器人
联网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导致更多的驾驶里程
借助于NB-IoT将Thingy:91连接到nRF Connect Cloud
低轨物联网星座,想说爱你不再难
智能防疫-电子哨兵精准防疫产品,智能健康码核验防疫一体机产品迭代
配线架套什么定额_配线架打线顺序
云天励飞获评“2022中国‘AI+智慧交通’行业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