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520xs预计将于2023年q1实现量产。
11月17日,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其首颗0.7μm像素尺寸、52mp超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产品sc520xs,具有电影级质感影像、动态/暗光场景快速精准对焦、超低功耗设计等优势。
sc520xs产品特点
思特威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设立于中国上海,在多个城市及国家设有研发中心。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高端成像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为客户提供多场景应用、全性能覆盖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
当下智能手机已进入超清拍摄时代,除主摄系统外,辅摄、超广角与长焦等摄像头也正逐渐升级至5000万像素及以上分辨率。据tsr 2022最新调研报告数据,预计cis全球手机市场50mp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1600万颗激增至2026年的10亿颗。
目前,思特威已针对智能手机前、后、辅摄应用推出了覆盖2mp至52mp分辨率的全矩阵产品,满足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电子、智能手机等多场景应用领域的全性能需求。
此次推出的sc520xs已接收送样,预计将于2023年q1实现量产。
sc520xs相关参数
sc520xs是思特威首颗搭载自研sfcpixel-sl技术的图像传感器,该技术基于思特威sfcpixel专利技术架构开发。
与行业同规格产品相比,sc520xs的量子效率有效提升13%,感光度提升至2倍,满阱电子有效提升20%,最大信噪比可达42db,读取噪声大幅降低64%,进一步平衡了产品的满阱与噪声性能,并兼顾夜视全彩成像性能以及白天更为丰富的细节与层次感。
同时,凭借sfcpixel-sl技术带来的pixel内置双增益转换调节功能,sc520xs的动态范围显著提升了10.5db。
除此之外,sc520xs还搭载思特威超低噪声外围读取电路,以及影院级色彩视效等技术,其夜拍影像的色彩更饱满、画质更精细,可为手机摄像头系统带来电影级的夜拍影像质感。
sc520xs与行业同规格产品相比的性能提升
为追求单反相机般的拍照性能,5000万级像素赛道已在智能手机领域展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动能。通过搭载自研的allpix adaf全相位像素对焦技术,sc520xs可实现横/纵方位组合的100%全像素对焦,即使在动态与暗光场景中也能快速精准地进行对焦。
sc520xs可根据应用场景不同选择sparse pd模式,实现部分对焦功能并输出更高帧率的清晰影像,以进一步降低手机cis芯片功耗。此外,sc520xs还支持输出相位值(type 1)和pd raw数据(type 2)两种数据流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性。
sc520xs的100%全像素对焦
作为思特威首颗0.7μm超小像素尺寸图像传感器芯片,sc520xs可以输出52mp超高分辨率影像,进一步提高手机摄像头的影像解析力,还通过qcell技术实现四合一binning,输出高品质且高帧率的13mp分辨率影像。
sc520xs拍摄画面
当下手机摄像头已成为强大的集成系统,在拍照摄影的同时也可实现复杂的ai识别功能,而这些功能往往需要摄像头保持常开状态,因此对芯片功耗性能进行优化也变得更加重要。
此次sc520xs不仅在外围电路上进行了低功耗设计,还在芯片架构层面做了升级的超低功耗设计,可实现智能的超低功耗模式。当识别需求显现时,先通过als(光电模式)识别环境变化,再触发ulp(超低功耗模式)启动,从而可大幅降低传感器功耗。
据测试,sc520xs在als光电模式下功耗可低至1.4mw,ulp超低功耗模式下的功耗可低至3.5mw,同时搭配摄像头后端算法,能够让智能手机摄像头系统进行手势识别、面部识别以及环境识别等复杂的ai识别功能。
8.17万充电桩不够用 标准统一促充电桩建设迎爆发期
一起看看LUX评出的四大智慧城市
百度华为联手为AI时代打造最强算力
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上线,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
三星获得芯片市场14.6%份额 超过英特尔称老大
思特威推出0.7μm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为手机摄像头提供电影级质感影像
iPhone13信息泄露,苹果决定对爆料者下手
带大家了解什么是汽车OTA
联芯携最新方案进军四核平板市场,MiniPad和Phablet通吃
用什么方法去消除应用云存储障碍
水位报警器设计电路图大全(八款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图详解)
超高温型射频导纳料位开关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中国铁塔上市时间或在7月12日 小米7位基石投资者持股11.58%
iOS 10.3beat2公测版来袭,你究竟敢升还是不敢? 来一探究竟
DDR4内存市场需求一路飙高 美光、三星最高兴
小鹏G9成功国内首个通过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在售量产车
区块链技术可以快速颠覆金融科技行业
化肥厂实验室建设招标方案的详细介绍及仪器说明
太阳能杀虫灯的介绍,它的优势是什么
博捷芯打破半导体切割划片设备技术垄断,国产产业链实现高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