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速信号的匹配和对接,从电气来考虑的话,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1、ac信号的摆幅和回路
2、dc电平的幅度和回路
如果从实际设计的方便和合理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
1、容易布板
2、功耗最小
3、匹配方式最简单(阻容个数最少)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同一种电平信号的对接,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流耦合方式对接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不同信号电平之间的对接来说,ac的幅度和dc的幅度不一定能够完全对应得上,所以必须考虑好ac和dc的幅度。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交流耦合的方式比较常见,当然也可以直流耦合(一般情况下要用电阻分压等方式来实现ac和dc的幅度相匹配)。
参数 rs-422 pecl lvds
差分驱动输出电压 ±2.5v ±500~1000mv ±250~450mv
接收器输入阈值 ±100mv ±200~300mv ±100mv
数据速率 400mbps >400mbps
参数(以ds90c031/2为例) rs-422 pecl lvds
电源电流四路驱动器(无负载,静态) 60ma 32~65ma(max) 3.0ma
传输延迟驱动器 11ns(max) 4.5ns(max) 3.0ns(max)
传输延迟接收器 30ns(max) 7.0ns(max) 5.0ns(max)
电源电流四路接收器(无负载,静态) 23ma(max) 40ma(max) 10ma(max)
畸变(驱动器或接收器) n/a 500ps 400ps
高速信号匹配和对接
a lvpecl&lvpecl(pecl同理)
方式一:
图 1
图 1 的匹配方式是 pecl电路的基本匹配模型,其中:2 个 50 欧姆的作用,既是交流匹配的电阻, 所以应该在离输入端很近的地方,同时充当直流回路的偏置电阻。
由于是同一种电平对接, ac摆幅和dc电平当然没有问题(符合下表):
缺点:
1、只有二个匹配电阻, 电阻个数最少, 但是二个电阻都必须靠输入端比较近的地方放置, pcb布板可能有点困难。
2、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 vcc-2v的电源,如果这种电路的路数很多,为此提供 vcc-2v还是可以的,如果路数不多,那么就不值得了。
经过演化变化成图2。
方式二:
图2
图2 是从图1 演化而来,r1=130,r2=82( 3v3);r1=82,r2=130( 5v)。其中 r1//r2 既充当交流匹配电阻( 50 欧姆),也充当直流偏置电阻。
缺点:
1、4个电阻都必须放在离输入端很近的地方,对 pcb布板造成困难。
2、匹配电阻功耗比较大, 如果路数很多的话, 对单板的功耗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静态电阻很小) 。
在实际的布板过程中,我们并不提倡使用这种电路 。
方式三:
图3
图3 是一种资料上很少提,但是却很有用的电路方式,其中 r1=140~200 欧姆( 3v3), r1=270~330欧姆( 5v), r2=100 欧姆。r1为输出门提供偏置电流, r2 为交流信号提供匹配。输入门的直流电平直接利用输出门的直流电平,并不需要外来的上下拉电阻来提供。
优点:
1、电阻个数很少,只有 3 个。
2、只有 r2一个电阻必须放在离输入门比较近的地方, r1放置的地方可以比较随便,只要不引入过长的线头(过长的线头会导致反射)就可以了。
3、pcb布板比较容易处理。
这种电路的功耗比图2小得多,是一个优选电路 。
b lvpecl&pecl
对于 lvpecl和 pecl来说,虽然 ac 的摆幅相同( 800mv),但是直流电平不一样,所以无法之间用 dc耦合对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用 ac耦合方式来处理。
方式一:
图4
其中:r1=140~200 欧姆 属于直流偏置电阻,c1为耦合电容, 可以放在线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不一定在源端, 也不一定要在末端。r2=100 欧姆 属于交流匹配电阻,一定要放在末端。
r3、 r4 为 k 级别的电阻, 必须满足r4/(r3+r4)=(vcc-1.3v)/vcc的比值就可以了。r3/r4 是为输入端提供直流电平,所以对 pcb上的位置没有特殊要求,只需要不引入长线头就可以了。
优点:
1、对于交流耦合来说,器阻容器件的个数算是比较少的了;
2、只对一个电阻的位置( r2)有要求,其他的没有要求;
3、功耗也比较小。
4、当 lvpecl输出没有交流信号的时候,那么输入端却可以依靠 100 欧姆的电阻,使得 p/n 维持一个电压差,从而保证输入端的稳定(恒为“ 0”或者“ 1”)。
大家可以联想到芯片 los信号的检测机制――看输入的信号是否为长“ 0”或者长“ 1”。为芯片的正确检测 los提供了保证。而图5 的匹配方式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该电路属于优选电路类型。这种方式可以推广到 lvpecl&lvds;lvds&lvpecl等电平的对接。
方式二:
图5
图5 电路是很多资料推荐使用的, 从原理上分析没有错, 但是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并不是最佳方案。
缺点:
1、电路( a)种的 r2/r3 既做为交流匹配电阻,又做为输入直流电平,由于 r2/r3共 4 个电阻必须放在输入引脚附近,所以可能导致 pcb布板困难。同时功耗也比较大。
2、电路( b)应该说有比( a)比较大的改进,虽然从电阻的个数上来说还多了一个,但是 pcb布板容易,并且功耗比较小。其 r2/r3 阻值可以是 k 级别的。
此方案不提倡使用。
方式三:
图6
图6 从原理上来说也没有错,但是 r2/c1/r3/r4 等 7 个阻容必须放输入端很近,布局相当困难,对于 pcb 布局来说还不如方式一和方式二。
此方案不推荐使用 。
c lvpecl&lvds
对于 lvpecl输出, lvds输入的信号来说, lvpecl的直流输出电平为 2v 左右,而 lvds的直流输入可以为 0.2v~2.2v, 所以直流电平本身不是关键。
对于交流电平来说 lvpecl输出最大为 800mv,甚至超过 1v,而 lvds的输入交流电平一般不能承受 800mv 的输入(具体还得看芯片资料的说明) ,一般是认为最大在 400mv 左右。
所以如何把交流幅度调整到 lvds能够接受的范围才是关键。
图 7
以上是 lvpecl到 lvds的 dc和 ac二种耦合的示意图。具体的电阻值请参考其他资料,自行计算。
d lvpecl&cml
对于 lvpecl输出 cml 输入的信号来说, lvpecl的输出交流摆幅比较大,可能会超过 cml 电平的最大输入摆幅,所以一般情况下应该加衰减,同时也要关注直流电平。同样,有 ac耦合和 dc耦合二种。
图 8
一般情况下, 二种不同直流电平的信号 (即输出信号的直流电平与输入需求的直流电平相差比较大) ,提倡使用 ac 耦合 ,这样输出的直流电平与输入的直流电平独立。
e cml&lvpecl
对于 cml 输出, lvpecl输入来说,由于直流电平相差很大,所以一般采用交流耦合方式。
而 cml输出的交流幅度一般不会大于 lvpecl接收的交流幅度,所以交流方面只需要考虑匹配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幅度。有些资料提供的匹配电路图如下:
图 9
本人认为,图( a)( b)存在图5、图6 所描述的相同弊病,最好采用如图10 结构的电路 。同样,图( c)的 100 欧姆电阻放在电容后面对于 pcb布板来说更方便一些,从匹配的角度来说更好一些。
图10
f lvds&lvds
应该说 lvds之间的对接是最简单的对接了。
图 11
g cml&cml
图 12
cml 电平一般情况下使用直流耦合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二个芯片的供电电源不同就必须用交流耦合了。因为此时二个芯片直接的直流电平不同, 不能直接对接。
h lvds&cml;cml&lvds
一般情况下, 不会存在 lvds与 cml 之间的对接, 因为 cml 电平一般用在高速信号,如 2.5g/10g 等场合。
而 lvds一般很难用在那么高的速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输出交流幅度是否落在输入交流幅度之内
图13
关于英特尔发力FPGA的相关事件分析
爱特梅尔推出超低功率AVR MCU产品ATA5790N
影响激光粒度分析仪器测试效果的因素
纯电动汽车会是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吗
如何给每个RM添加约束?对RM添加约束的步骤有哪些呢?
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接口信号匹配与对接
虹科新品|HK-Edgility敏捷边缘计算套件
华为Mate10什么时候上市?最新消息:华为Mate10真机渲染图曝光,全面屏+麒麟970+第三代徕卡,干掉iPhone8妥妥的
数字电位器AD8402与8031的接口电路及程序设计
电磁炉LED数字显示驱动芯片WT2003H的功能特点
干货:如何选择固态硬盘SSD的接口
大屏时代投屏需求彰显,中兴携手乐播深度定制投屏功能打造新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什么作用,可以检测什么指标
利用三维嵌入式电极提升压电陶瓷能量收集器输出电流密度
关于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和测试的结果分享
MS5541/MS5542 高精度数模转换器特点及应用
简单聊一下多点触控协议
两千元左右的投影仪推荐 5款全网最公认的投影仪推荐
戴耳机耳朵不舒服?骨传导耳机才是最佳选择
同步升压DC-DC转换器概述/特征/功能/布局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