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成熟的半导体产品,mcu的应用领域正变得越来越广泛。ihs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mcu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7.2%,增速超过全球市场。与此同时,risc-v的兴起给国产mcu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国产mcu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率稳步增长。
risc-v指令集自2010年诞生以来,由于其开源的特性,广受好评。中移芯昇克服risc-v生态链不完善的缺点,充分发挥risc-v开放性、先进性、简洁性、模块化、扩展性的优势,基于risc-v内核开展技术攻关,致力于实现物联网芯片的自主可控。
近日,中移芯昇芯片设计专家、mcu产品线负责人乔文平接受了《中国电子报》采访,畅谈mcu在重点行业应用中的市场机会、产品开发和技术趋势。
疫情对终端市场及全球供应链造成影响,使得2021年mcu供不应求。您对于mcu市场的整体走势怎样看待?供需结构有何变化?
现在几乎每个物联网设备都会使用一颗mcu或者有类似功能的芯片,考虑到物联网智能化的趋势,我们判断mcu市场依然会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在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依然比较紧张,虽然目前市场上mcu的供应已经较21年上半年得到一定缓解,但是接下来两三年,还是存在一定的产能风险。
mcu的应用十分广泛,您认为当前市场情况下,热点应用有哪些?这些新兴应用市场是否已经成为mcu的主流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传统汽车、工业、消费类电子已经是mcu的热点行业。除此之外新兴的行业也会逐渐成为mcu市场的热点,比如说物联网、新能源车、ai边缘应用、高端新兴智能家电(如扫地机器人、除螨仪),未来我们看好mcu能进入更多的行业,这也是我们进入物联网mcu产业的初衷。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等热点应用对mcu性能需求有何特点?mcu的技术发展,如主频、架构、接口、工艺等方面有何变化趋势?
首先要求的就是计算能力,在这之前ai的实现主要是通过mpu和gpu来实现,这些设备拥有强大的cpu内核。随着边缘智能化程度的提高,mcu也开始逐渐被应用在嵌入式aiot中。其次对内存资源也有较大的需求,机器学习算法需要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模型。另外对mcu的协同能力也会有所要求,边缘ai在mcu的应用往往会更专一,会通过多颗处理器来满足实际的复杂需求。
mcu最大的特点是易用、低功耗、实时性好、低成本,所以主频、架构、接口、工艺都会来匹配这些特点。不同的应用领域对相关特性有不同的需求,作为mcu厂商,需要结合广泛的用户需求提供丰富的产品体系,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比如高性能场景需要综合采用先进工艺、先进架构和高主频,一些专用场景可能需要特殊的接口和特性配置,总的来说,对用户而言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mcu等嵌入式产品中人工智能如何实现?如何更好地适应边缘计算?
ai向边缘转移是趋势所在,主要是能够解决实时性、低功耗、安全性的问题。目前业内已经开发出了适合受限资源的瘦神经网络框架。神经网络的训练需要极高的计算能力和内存,往往可以在云端来完成。训练之后将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嵌入到mcu,mcu以该神经模型作为推理引擎将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推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边缘计算,一方面要继续加强mcu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要有开发出适合相应mcu应用的神经网络框架,最后还需要mcu具有ota能力,在云端完成模型更新后能同步到mcu上。
现在处理器内核大部分是arm的天下,不过现在risc-v的发展势头也很猛。arm核与risc-v在mcu中各有哪些优势?未来的市场格局将如何发展变化?
arm的优势不言而喻,全世界都在用。risc-v由于其开放、简洁、模块化、可扩展的基因,对于生态推广具有天然的友好性,能够后来居上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和生态优势,很有希望在未来与arm和x86架构成鼎立之势,很好地满足开发者和用户多样的选择。另外考虑到物联网应用呈现极其碎片化的特征,我们很看好risc-v架构在物联网领域快速发展的趋势。
现在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本土mcu公司,您认为中国mcu公司的市场机遇是什么?
这表示在芯片设计领域国产企业正在崛起。其实市场上除了本土mcu公司越来越多,其他芯片公司也越来越多了。目前mcu市场的主要份额还是被国际大厂占据,但在当前产能紧张和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国产厂商在一些领域有了不小的机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产业,比如智能表计、高端智能家电、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等,我们认为国产厂商在mcu领域会逐渐占据更大的份额。
您认为中国mcu企业这两年发展情况怎么样?目前面对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想要做好mcu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因为疫情和产能的关系,国产mcu企业近两年都发展得比较好,但我们与国际大厂仍有差距。目前存在诸多困难。首先是要加快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跟随国际大厂的脚步,尽快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要提升对于供应链的掌控能力,保障供货。
想要做好mcu主要做好生态,大部分用户选型mcu除了价格外,生态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用户往往会关心有多少人在用?会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在网上能不能搜到解决方案?有问题在哪儿可以得到解答?开发板、开发资料有没有?选了这颗芯片,有其他项目的时候能不能用同一生态的其他产品?这块也是我们国产mcu厂家需提升的地方。
2021年11月1日,中移芯昇发布首款基于risc-v内核的低功耗大容量mcu芯片-cm32m4xxr,最高工作主频144mhz,集成高达512kb嵌入式加密flash和144kb sram,在功耗、安全、性能、可靠性相关方面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人工智能包含哪些
74ls161管脚图引脚图及功能表
业内专家预测到2050年将出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创新蓝图
电子调光镇流控制器(上)
引渡孟晚舟最新消息 孟晚舟律师指美方证据明显不可靠
MCU产业站上风口 中移芯昇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畅谈MCU
华为Mate8升级EMUI5.0运行彪升,再不升级就OUT了
合肥长鑫DRAM正式投片,国产存储跨出重要一步
中国移动有意向成立中移网维有限公司
锡膏厂家浅谈沪第一季度锡价情况、以及第二季度行情?
鸿海三星在无线通信标准关键专利达成特许协议
上变频和下变频的定义 下变频和上变频的区别
iPhone7配置参数,苹果7发布会时间,iPhone7Plus预约时间提前曝光
英伟达660亿美元收购ARM宣告失败
简单认识比较器
关于霍尼韦尔传感智联的介绍和发展
精准农业来了,无人机让农业“飞”起来
传统叉车无法满足企业仓储需求智能叉车顺应而生
年度机皇三星 S9 大剧透
华为即将在国内上市Mate X 5G手机售价1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