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2023年,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关注RedCap?

去年6月,3gpp r17版本宣布冻结,引起了整个通信行业的关注。
众所周知,作为目前全球移动通信标准的权威组织,3gpp发布的每个版本(release),都在指明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为整个产业的发展照亮了前路。
在r17版本中,作为专门立项研究的一种5g关键新技术,redcap特别引人注意,也被媒体反复报道。
█ redcap,到底是个啥?
redcap,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小红帽”。但实际上,它是reduced capability的缩写,真正的意思是“降低能力”。
所谓“降低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对比对象,就是5g。
换句话说,redcap是5g的简配版,是在5g的基础上,对部分功能进行一些“裁剪”后形成的新技术标准。
此前,redcap并不是叫现在这个名字,而是叫nr light(nr lite)。顾名思义,就是5g nr(new radio,新空口)的轻量化版本。所以,现在行业也将redcap称为“轻量化5g”。
█ 为什么要做一个“轻量化5g”?
搞清楚redcap的定义之后,大家也许会问:“5g不是性能越强越好吗?为什么反而要搞个简配版本,进行性能降级?”
说到这,就需要对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先进行一定的解释。
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是1999年。
早期的物联网技术,主要以wi-fi、蓝牙、nfc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为主。那时,虽然专家们也尝试将2g技术应用于物联网场景,但因为2g性能过于落后,所以并没有什么进展。
到了3g/4g时代,蜂窝通信技术飞速演进,性能大幅提升。于是,基于此类技术的长距离物联网通信开始崛起。
2016年,3gpp推出了两个重要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分别是nb-iot(窄带物联网)和emtc(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
这两个技术标准,其实都是基于lte的简配版。速率更低,成本更低,但可以同时连接的终端数更多,专门用于物联网场景。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lpwan(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广域网)技术。
除了nb-iot和emtc之外,lte自己也有多个用户终端类别(lte ue-category)。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速率。lte cat 1,就是这些类别(category)之一。它的上行峰值速率仅有5mbit/s,也是为物联网而生。
到了5g时代,设计者更进一步,将物联网作为5g的主要发展场景,提出了“万物互联”的宏伟目标。
5g的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低时延高可靠通信)、mmtc(海量物联网通信)。它们对于网络速率、带宽容量、覆盖距离、频谱效率等都有各自的侧重性,分别服务于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医疗教育、智慧城市等垂直行业领域的细分场景。
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极其复杂。不同的场景,对网络的指标要求并不一样。
于是,产业界逐渐将物联网场景进行了细分,分为了高速、中速和低速三个类别:
传统高速率5g,是无法满足全部物联网需求的。因此,就像lte会出nb-iot和emtc一样,5g也需要出简配版。于是,就有了redcap。
按照规划,随着2g、3g的退网,绝大部分的2g、3g物联网业务将会迁移到lte cat 1、lte cat 4和nb-iot(国内应该不会用emtc)。将来,lte cat 1以及cat 4的需求(也就是中速及中高速需求),将逐渐迁移到redcap。redcap将与高速率5g一起,支撑起整个物联网的未来发展。
█ redcap有什么技术特点?
redcap是一个追求性能、功耗和成本平衡的技术。
它的特性表现介于embb和nb-iot之间;
它的带宽速率低于embb,但是远高于lpwa;
它的功耗和成本高于lpwa,但是却又远低于embb。
这种在速率、功耗、成本之间相互平衡的状态是适用于许多特殊物联场景的。
redcap的能力,非常“均衡”(黄色线是redcap)
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redcap是如何进行精简的。
首先,redcap的频谱带宽更小。在sub-6ghz频段,redcap的带宽为20mhz,小于传统5g的100mhz。3gpp release 18还在规划带宽为5mhz的进一步轻量化redcap。
其次,redcap减少了收发天线数量,并降低了mimo层数。对于sub-6ghz频段,redcap终端的接收链路可减少为1个或2个,相应下行mimo降低为1层或2层接收。这样一来,就降低了对终端射频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模组的能力要求。
第三,redcap采用了64qam这种更简单的调制方式,同样意味着对射频和基带的要求大幅降低。
第四,redcap引入了一些节省功耗的手段,例如增强的非连续接收特性(edrx),采用更长的休眠模式,让终端减小功耗,获得更高的续航能力。
基于上述改动,根据预测,redcap相比于5g公网终端,复杂度将大大降低。在基带和射频侧的成本也都有大幅度降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redcap可以基于5g现网平滑升级引入,不需要对现网进行大的改造。基于5g系统,redcap仍可以按需实现5g切片、5g lan、高精度授时、urllc等增强功能,满足不同领域行业应用的需求。
█ redcap可以用在哪些场景?
3gpp官方给出了redcap的三类应用场景,分别是:可穿戴设备、工业传感器和视频传输。
如智能手表终端,就属于典型的可穿戴设备。这种终端对速率要求不高,但对功耗非常敏感,适合使用redcap。
工业传感器属于工业领域,常用类型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加速度计、驱动器等。这些传感器终端的应用规模非常庞大,对速率和时延要求不高,但对功耗和成本敏感。
视频传输,大家都比较熟悉。它分为多种类别。有的是高端型(7.5-25 mbps),4k/8k超高清,也有的是高清或标清,属于经济型监测(2-4 mbps)。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型监测应用较多,适合采用redcap。
除了上述场景之外,redcap在工业控制(工业自动化、智能化)、能源电力和车联网等领域也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些场景,只需要中等或较低的传输速率,但对于5g低时延高可靠性、网络切片、5g lan等功能有较大需求。
█ redcap的产业化进展如何?
redcap在3gpp r17版本中冻结,意味着redcap的标准化已经完成。
但是,从标准冻结到初步产业化,还需要大约1-2年的时间。所以,去年下半年,我们是没有看到redcap相关产品的。
如今,进入2023年,redcap的产业化开始加速落地。
2月27日,全球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正式发布了5g redcap模组——rx255c系列,包含rg255c和rm255c两大版本。
该系列模组基于高通骁龙® x35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符合3gpp r17标准,具有优越的无线连接性能和低时延通信能力。
rx255c系列支持5g独立(sa)模式,最大带宽为20mhz,频率带宽针对全球所有市场。该模组还兼容lte网络,覆盖全球几乎所有主流运营商。
在速率方面,该系列模组可以实现约220 mbps的理论峰值下行数据速率,以及约100 mbps的上行数据速率,足以满足物联网应用的需求,例如机器人、dtu、无人机、智能端口、智能电网、ar/vr可穿戴设备、教育笔记本电脑以及其它中速移动宽带设备。
基于redcap标准,rx255c优化了天线的数量以及发射和接收带宽,并提供64qam/256qam(可选)调制,极大地优化了成本和尺寸。此外,骁龙x35的高集成度和独特的架构可为模组产品实现低功耗的特点,还能够助力绝大多数的全新终端品类获得5g功能。
在功能上,rx255c系列支持l1+l5双频gnss,可为智能终端提供精确定位服务。同时为了便于客户开发,模组提供pcie 2.0、usb 2.0等接口,以及包括volte和dfota在内的补充功能。
为了帮助客户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移远通信还提供各种配套的高性能5g天线,大幅提升了无线连接性能。终端厂商可以将rx255c模组与移远通信的天线和预认证服务捆绑在一起,从而大大降低其产品的整体成本,缩短上市时间。
根据移远通信透露的消息,他们将于2023上半年内提供rg255c系列和rm2550c系列模组的工程样片,给客户进行评估和测试。
redcap模组的发布,是实现5g时代万物互联的关键一步。正如移远通信ceo钱鹏鹤所说:“许多物联网场景对带宽要求较低,却对成本和功耗比较敏感,rx255c系列在成本和性能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行业在智能化升级中面临的痛点,支持5g技术在更多应用领域大规模部署。”
█ 结语
进入2023年,全球数字化转型将掀起新的浪潮。各行各业将不断加强ict技术与自身产业的融合,探索数字科技对自身传统产业的赋能。
以redcap为代表的网络连接技术,将加速这一赋能过程。
我们期待redcap的生态能够迅速成熟,也希望行业尽快推出更多redcap产品和方案,助力“万物智联”时代早日到来!

美格智能高算力智能模组赋能工业互联网
荣耀7X与红米5 Plus拆机对比
华米科技:第三代自研可穿戴芯片将发布
荣耀V20评测 集家族前辈身上的各种吓人技术于一身
选用压敏电阻注意事项
迈入2023年,为什么大家都开始关注RedCap?
是德科技推出5G NR MIMO测试解决方案
基于区块链的代币经济机制正在重塑广告行业
PPTC保护元件可提高LED的性能和寿命
百兆网线和千兆网线的接线方法
关于智能音箱我们该如何进行挑选
5G时代的老年市场会是怎样的状态
意法半导体的TSV7925V双运算放大器
JetPack5.0.2 的主要亮点
德国GMC-I 具有超高卫生标准的医用抗菌多用表 Seculife HIT MD
一文详解锂硫电池的应用及挑战
【新专利介绍】一种应用于不均匀流场的热式多孔板气体流量计
TI推出具有保护功能的单芯片电池电量监测计
梳理一下TC3XX MCAL ETH模块的配置
关于3G LTE的系统测试和芯片测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