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针对现在电网系统遭到损坏后恢复能力弱以及监督在岗人员有效工作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电网设计方案。
1 rfid工作原理
rfid 又称电子标签,90年代后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它利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来识别目标和交换数据。与传统的磁卡,ic卡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在于非接触,无需人工干预,适合于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操作快捷方便,不易损坏。
2 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构成
(1)rfid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2)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可分为手持式和固定式。
(3)天线,用于在标签和读写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它一方面给电子标签提供能量,另一方面接收电子标签上发出的信息,同时也能传递信息给电子标签。
射频识别系统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射频识别系统结构
rfid电子标签与传统条形码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1) 操作方便,传输距离长,可实现对移动目标的识别;
2) 使用寿命长,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3) 标签内容可以动态改变;
4) 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标签;
5) 信号的穿透能力强,数据传输量小,抗干扰能力强,感应灵敏易于维护和操作;
3 电能电网的实现
4.1系统构架
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面。基于物联网的组成而设计的智能电网由感知层、解析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组成。
(1)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电力物资、设备的数据。在电力物联网中国家电网公司将电力物资、设备,资产等信息资源数据标识到一个rfid电子标签中。如物资分类码、设备分类码,功能位置码等。
(2)解析层。利用 pda统一中间件技术,实现把感知层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解析和传送。
(3)应用层。主要包括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支撑平台主要为sg—erp平台。应用服务主要包括电力物资采购管理、设备巡视检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4)数据层。准确地说,数据层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利用pda安全技术将数据解析到数据中心。
基于上述构架而设计的智能电网的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其中电力设备与巡检人员及覆盖在其上的电子标签属于感知层,pda手持计算设备属于解析层,客户端pc与服务器对应系统的应用层和数据层。
基于rfid的智能电网系统结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的4G网速突然变慢
华米首款TWS耳机渲染图公布 将具备心率监测功能
SK电讯子公司SK Broadband已经为14个大学免费升级了的网络带宽
工业物联网会被业界接受吗
如此大的压力之下 华为还扛得住吗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电网有什么好的地方
如何开始一款芯片设计 深度解读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可控性
ATSC制数字电视机顶盒研究
固德威智能通讯箱系列各个产品介绍
国芯思辰 | 同步降压转换器CN2020可替代LMR33620用于路由器中
CPU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改善散热结构提升白光LED使用寿命
基于范德华隧道二极管的宽带微型光谱仪开发
一种采用FPGA/DSP的灵巧干扰平台设计与实现
普源精电RIGOL示波器电流探头PCA1150的测量步骤详解
基于STM8L15xxx设计的超低功耗8位MCU开发方案
荣耀10评测 到底怎么样
西井科技发布全球首款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
STM32的时钟系统分析
BBC第一次尝试VR喜剧 表明VR可以搭配任何类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