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OPPOFindX小欧的那些黑科技

oppo find x日前已经发售,凭借其出色的双轨潜望结构和华丽的曲面屏迅速征服了用户的眼球。除开拥有骁龙845强劲的性能,超大的全面屏,这部的内在也是非常有料。系统内置的智能可以说是亮点之一,不仅能保持随时响应,保持低功耗运行,还能根据你的语音实现各种强大的功能。
惊艳的双轨潜望结构
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oppo find x小欧的那些黑科技,教大家来玩转智能生活。
语音解锁
语音解锁
刚接触oppo find x的语音助手,我就被其便捷性所深深折服。只要在语音中录入你的声纹,便能通过呼叫关键词来实现解锁,非常方便。而这也是小欧能够锁屏执行任务指令的必要条件之一,类似苹果siri语音助手打开应用就需要进行指纹识别。
苹果语音打开应用
不同于业界传统的做法,oppo find x这次的解锁方案不仅采用了基于3d结构光的面部解锁方案,也采用了声纹解锁方案,用户能够通过声纹解锁来实现复杂的操作指令。对于不想要声纹解锁的用户也可以选择关闭,只是无法在锁屏界面下实现指令操作。
消息发送
智能生活的最终目的是解放你的双手,既然小欧这么强大,当然也要替用户节省一些操作成本,帮你发送消息这也不是难事,只需要对小欧说发送微信消息,你就可以松开双手看小欧开始操作了。
发送微信消息
小欧发送语音消息最大的好处就是替你节省了操作成本,在这个所有应用都在交互成本的时代,手动操作的步骤无疑是被精简到了极致,小欧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语音操作功能,无疑是用户手势操作的延伸,对于oppo find x这样的大屏手机来说,不仅能够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是对自身交互方式的完善。
发送红包
发送消息对于小欧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发送红包的功能能够给oppo find x的用户带来新的支付体验。只需要轻轻说出发送微信红包,小欧就能立刻完成你的指令。
发送微信红包
小欧发送微信红包的过程实际上只是帮用户节省前置操作的繁琐,但是在最后支付密码的时候还是需要进行手动输入。可是在你开启小额免密支付功能之后,就可以无需密码进行支付,这个功能和免密支付是不是很配?
快捷指令
如果说前面的功能只是普通的语音操作,那这个功能可以说是杀手锏一样的存在,快捷指令能够将功能进行集合,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来进行配置,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智能化生活。
快捷指令可以定制化编辑
快捷指令允许用户用一句语音来启动快捷指令,比如在预设的晚安指令中,你只要说出”晚安“二字,小欧就会对下属指令分别进行语音播报,不需要你挨个打开应用。
”晚安“指令
在官方预设中,你也可以对其中的指令进行修改,添加适合你自己的生活安排。例如在早起的时候,对小欧说出早上好,你就能了解一整天的天气,看需不需要携带雨伞;自动发消息问候女朋友;提醒你今天的备忘日程;为你播放一首起床音乐;最后为你查询到公司的路况情况。怎么样,是不是贴心又智能?
个性化指令
这些功能看起来简单,甚至只是一加一功能的叠加,但是对于实现智能化生活来说却起到了基石的作用,今年的各大手机品牌也都在自己的ai领域逐渐发力,比如苹果在workflow的更新,都是在朝着自动操作智能化生活进发。oppo find x在这个领域选择与小欧语音助手结合也是发展趋势的要求,语音天然的便捷性与指令操作的自动化结合起来,能够最大程度减去用户操作成本,是对用户体验的贴心设计,也是智能化操作的一次试水。
对于ai理解人类复杂的指令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现在各大厂家常用的自动化指令更像是对ai部分功能的复刻,给予用户更加便捷和简单的操作体验。至于深度互动则是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毕竟需要一步两步摩擦的不仅只有滑板鞋,还有蹒跚学步的ai。

废弃PCB板的回收处理方法解析
Linux开发_介绍BMP图片上下翻转、添加水印
全球范围内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雨天直接人工操作 无人驾驶汽车离真正的投入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方机构对亚马逊和微软的人脸识别程序进行测试
盘点OPPOFindX小欧的那些黑科技
Xilinx宣布与TSMC开展7nm工艺合作
魅族魅蓝Note2评测 699元值不值
苹果: 升级iOS10.2.1后 超80%的6s已减少意外关机
骁龙835神补刀联发科X30,降价近2成卖给小米!
滚珠丝杆高效测量方案:SJ5780双向轮廓测量仪
另辟蹊径,奇虎360开发柔性屏智能音箱冲击高端市场
合封芯片开发就找宇凡微,提供合封芯片技术支持与资讯
布里斯托大学采用赛灵思技术为的 SDN 控制 5G互联测试平台
用SSL加密增强FTP服务器安全性
TCL 华星推出搭载 In-Cell 主动笔技术的 10.95”屏幕,支持倾斜感应 / 悬浮触控
Meta发布一种Code Llama工具 用于生成新代码和调试人工编写工作
欧洲科学院公布了2018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其中中国有5人入选
提前拿好礼,安森美与您相约PCIM Asia
芯片测试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