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在光伏中的表现 谈谈其功率转换及应用_上

经过长期的技术发展——特别是在生态危机、化石能源困境等多个重大关键课题的刺激下,太阳能在以转换效率和成本为核心的技术和商业两方面的关键难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电力设施改造的关键形式、实现碳中和传播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全球共识,也是美国、欧盟等经济发达国家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同时,中国也在出台相应的政策指导方针,大幅增加光伏发电装置的数量,为光伏发电系统选择合适的磁性元件对于太阳能的进一步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磁性元件技术供应商科达嘉为大家深入讲解这方面的知识。
以设施等级为划分依据,光伏应用通常分为三类:住宅,x100w~xkw;商用,xkw ~ xmw;公共事业,xmw ~ xgw。由于光伏应用广泛的可扩展性,太阳能发电的相应功率转换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在转换效率方面,有用于适应太阳辐射并根据电池温度调节输出的连续控制单元;同时,考虑到相对发电成本和用电容量,有用于离网型发电的分布式微电网和用于栅极接电的集中式电站,尤其是当光伏板数量增加时,系统的孤岛风险和并网设备的低电压穿越(lvrt)会使得光伏发电的配置方案更复杂多变。
滤波电感、升压电感、电源变压器、电抗器等磁性元件除了应用于相应的功率转换之外,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典型的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中,磁性元件成本更高(按百分比计),因此为光伏发电和系统性能选择合适的磁性元件对于太阳能的进一步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1、系统中光伏发电及功率转换的原理
1.1半导体基础
由于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要求,单晶硅异质结(hit)太阳能电池(n衬底)是目前的重点发展类型(效率在25%左右)。目前占据安装规模的主要份额的类型仍然是铝背场(bsf)和perc型如p 型基板电池(效率在 19% 和 21.5% 之间)。但随着设备和主要材料(硅材料和低温银浆)的不断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高,hit成本将逐步降低,未来新装的太阳能电池将以hit型为主。
在本征半导体中,p型或n型半导体通过掺杂获得足够的载流子浓度。由于其窄带隙,外界干扰(如照明电磁辐射)可以激发内部原子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当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形成pn结时,n型端在内部扩散电场的作用下会积聚更多的电子;而p型端则相反,最终在两端形成驱动电压并成为电源,即电池,这种内部光电效应称为光伏效应。
相反的现象是led通过电子空穴复合产生电光,两者的pn结工作状态为正偏,但光伏电池为电源(光辐射驱动电流,低功率密度),led为负载(产生光的电力,高功率密度),因此,光伏电池可以提供大电流,led 则受限于其散热结构和尺寸而无法通过大电流(烧坏)。相关二极管结构、电路符号及等效电路如下图1所示:
图1 光伏电池(hit)和led的结构、符号和等效电路
常见的典型的光伏电池(pv)输出电流表示为:
其中:
isc—光照射产生的激发电流;
ido—pn结的饱和电流;
q–电子电荷为1.6×10−19c中;
k–玻尔兹曼常数为1.38×10−23j/k;
a–1~2之间的理想常数;
t–pn结温度
q/akt是辐照的弱相互作用,随辐照强度而变化;通常 较小, 较大(>100kω),因此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主要受辐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当辐照强度和温度稳定时,输出电流逐渐减小,pv的输出电压增加。可以看出,随着输出电压的升高,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会先增大后减小;为实现最优的光伏发电设计,需要通过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来控制输出功率并最大化功率输出。
此外,光伏电池以及在光伏发电的功率转换中,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开关场效应管和二极管半导体,如:mos、氮化镓(gan)、碳化硅(sic),igbt。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工作电压、开关频率等),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在成本和性能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从实际光伏应用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开关设备件的控制复杂度性和成本反过来也会影响特定光伏功率转换方案(升压和逆变等)的选择;同时由于功率半导体的各种影响因素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光伏产品的技术迭代和商业推广也在不断发展。
1.2太阳能系统的主要考虑因素
太阳能并网发电需要满足特定的技术要求,如ieee1547(美国)、enel 2010 ed.2.1(意大利)、en50438或中国gb/t 19939-2005、gb/z 19964-2005。为了配置合适的并网逆变器,光伏系统需要具有多级功率转换、效率控制和完整的监控相关通信系统,并具备孤岛检测和发电量预测等必要功能(一般适用于中大型规模化光伏发电部署)。在就地消耗所发电能这一方面上,分布式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较低的系统配置难度和较高的灵活性,通常以微型逆变器为主要功率级,或配备储能系统以实现有效的电力调度。
典型的离网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如下图2所示:
(a)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b)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两种典型的光伏系统(图来源于网络)
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当中,安全比效率更为重要,主要包括孤岛检测、绝缘检测、漏电流检测和低电压穿越等。
由于低密度分布式光伏的负载经常超过发电容量,孤岛风险的发生概率非常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需要配置孤岛检测。在集中式光伏电站中,需要主动孤岛检测来保护它,通过控制电压和频率可以将光伏发电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有源解决方案和无源解决方案有很多种,它们的基本原理是:当电网断电时,光伏逆变器输出电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负载发生明显变化,光伏逆变器的变化输出电压将直接反映在负载两端的电压变化上。同样,当逆变器输出发生变化时,负载的无功功率(出现在等效电感和电容上)也会随频率而变化(图3)。
如图所示,电网停电前后负载的电压和频率分别为 1、 2和 1、 2,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变化分别为δp和δq,对应关系如下:
图3 并网光伏发电孤岛检测原理(简化)
从简化关系可以看出,只要负载上的δp和δq变化明显,光伏逆变器的电压变化和频率变化就能在负载端产生明显的相关反应,从而可以检测到电网系统中的光伏发电是否处于孤岛状态。当变化不明显时,需要补充载波通信等其他监控方案,主动满足安全需求。
此外,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光伏组件总标称功率)与逆变器的额定容量(总有功功率)也有性能规范(中国nb/t 10394-2020)。提高容量匹配可以保持稳定的输出功率,也可以提高相应的系统综合效率。
图4 光伏容量比与相应实际功率输出之间的关系示例
1.3光伏发电的主要功率转换类型
光伏发电作为电流源,其功率输出与工作电压之间存在波动关系,即在实际功率转换中,首先需要实现最大功率输出的控制。根据 mppt 或 power optimizer的算法,波动的光伏发电通常先转换为直流电,即直流母线(或 dc-link)。这个过程一般是boost转换。其次,根据不同的功率等级,升压转换还可以通过交错升压或全桥控制实现更好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同时,可根据隔离要求补充软开关或其他隔离电源转换,实现不同电压的直流要求;或者根据应用的需要可以通过全桥逆变的形式直接供给交流负载。
在组串式逆变器或中央逆变器中,除了mppt或功率优化后的稳定直流高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逆变器拓扑形式,如单相或三相串联逆变器可分为两级或多级形式。由于组串式逆变器在技术和成本上都具有配置灵活性,它们逐渐成为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图5 光伏发电中的功率转换
(蓝色)微型逆变器、(绿色)串式逆变器、(红色)集中式逆变器
2、磁性元件在光伏中的应用
2.1mppt(或功率优化器)
光伏电池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以210片(210mmx210mm)为代表的最新6.0时代,在25℃、1000 / 2辐照强度时,单片功率输出可达10~12w。通常,光伏的规格书会提供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最大功率点电压(v )以及最大功率点电流( )。当辐照强度降低时, 显著降低, 略有降低。随着温度升高, 降低。相应地,v 和 同时发生变化。光伏的功率极限由 和 相乘得到,最大输出功率与功率极限的比值称为光伏组件的填充系数,该值主要由内部等效电阻和pn结材料决定,可用于衡量电池性能:
(a)tw solar-tw210y212a(半型光伏电池)i-v曲线
(b)tw solar-tw210y212a(半型光伏电池)规范
图6 210光伏电池-(a)i-v曲线(b)规格 (tw solar-tw210y212a(半型光伏电池))
实现mppt的算法有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电压反馈法,即预先测试特定光强下的最大功率点电压,通过调整光伏端电压来达到最大功率点,但当环境变化,效率损失比较大;最常用的方法是扰动观察法,即通过改变负载来观察光伏输出的变化,并进一步调整输出功率到最大点,但这也会造成不断的功率损耗。其他方法如功率反馈和增量电导也是类似的思路。
虽然 mppt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在某些应用中也被称为功率优化器,但从电路形式上看,基本都是通过 boost 电路来调节,因为它始终工作在持续输入电流的状态,而无需在 pv 两端加大体积的储能电容(稳定的 dc/dc 输入电压)。另外,对于后级的dc/ac逆变器,可以提供高稳定电压,实现高逆变效率。此外,开关场效应管的一端便于接地驱动。pv输出电压可以通过调整升压转换的占空比dc%来控制(图7):
当 pv 电压达到 (最大值)时,占空比 (dc%) 达到最低值。而当dc%逐渐增加时,光伏电压向低端移动并最终达到最大功率点v p。 通常分布式光伏板阵列的输出电压在60-300v之间。考虑到后级dc/ac逆变器效率,微并网逆变器(输出220vac)一般要求达到400~600v;分布式组串式逆变器(输出可能为380vac)达到600-800v(通常为700v);集中式逆变器达到700-1500v。对于大功率(如>100kw)系列的2电平、3电平和多电平单相或三相逆变器或集中式逆变器,输入电流通过汇流箱直接逆变到电网,所以一般没有mppt。但优化后的光伏发电会根据需要在电流汇流箱中设置mppt功能进行平衡控制。
图7 mppt控制的等效升压级
mppt控制所需的升压电感值 _ 应满足转换器电路处于ccm工作(连续电感电流模式)的要求,使pv工作在最佳状态,同时降低输入旁路电容。此外,电感值应足够大,以减少开关的影响mppt控制中的fet-q。它的值应满足:
例1:忽略转换效率,如果dc-link提供700vx1a的逆变电源,光伏装置可以支持的最大功率为700w=170vx4.12a,开关频率为20khz,如果光伏的开路电压电池为 uoc=195v,则:
所需的相应最小电感值为:
最大电感电流为:
电感电流的 rms 值为:
因此,升压电感所需的参数可以定义为1mh,饱和电流9a,温升电流7a(40k温升),并留有适当的余量。对于升压电感,两端的最大电压为v − pv和 二者当中的较高值,当最大电压值为530v时则可以设为600v。对于 pv 终端电路,iec 62109-1 中定义了 ii 类瞬态过电压范围,适用于 2500vdc 瞬态过电压,因此需要满足 1.6mm 的间隙(例如引脚到引脚的距离)。
以上是功率电感生产厂家讲解的“在光伏中进行功率转换及应用的磁性元件上篇”,下篇可在科达嘉发布的文章中找到,一次更新完毕。


TMS320C6701 DSP自动加载研究
基于骁龙XR平台的AR/VR行业解决方案
简析未来光电显示屏市场的发展
医用洁净服合成血液穿透试验仪的用途以及原理介绍
进出口额同比双降,韩国半导体持续低迷?
磁性元件在光伏中的表现 谈谈其功率转换及应用_上
RISC-V国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表示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100亿
宽带隙器件如何在汽车双向电源转换中增加价值
通过测量有源元件的管芯温度监控电子系统的热耗散
使用MEMS惯性传感器进行设计
Xilinx携30多家联盟成员展示Zynq全可编程SoC解决方案
接合部工艺可靠性设计
开发出绝对零膨胀电池材料,10C循环17000圈容量保持91.5%!
特朗普禁止博通收购高通这可以说是高通的重大胜利
为什么眼图测量已经成为今天高速串行数据测试的最重要的项目?
利用LM358电压比较器实现数据掉电的保护
基于TMS320F2812DSP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实现断路器智能控制单元设计
汽车服务将成为汽车行业的顶梁柱
三大运营商已开始5G携号转网的试运营,你会如何选择
行业加固三防平板电脑定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