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技术为啥能这样“火”?

近几年,容器技术的发展呈火爆态势,俨然一颗快速升起的新星。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容器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虚拟机应用和软件开发与部署方式。相对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率更低,是一种原生应用架构。在软件开发与部署方面,容器技术通过打包应用及其依赖包,将应用变成一种标准化的、可移植的、自管理的组件,能在任何主流系统中开发、调试和运行。除此之外,面对蓬勃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容器和微服务的完美组合,满足了碎片化工业场景的应用需求,工业paas平台开发能力也得以重构。
在英文中容器被译为“container”,与“集装箱”使用的是同一个单词,解释为一种可以装货的容器或盒子。对于容器的概念,有人会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如果将容器换做集装箱,理解起来会更简单。从本质上讲,“容器”和“集装箱”没有太大区别,不同的是容器打包的是“应用及其依赖的包”,让应用变成一种标准化的组件,摆脱与系统之间的紧耦合关系,能在任何主流系统中开发、调试和运行。
2013年,随着开源应用容器引擎docker第一个版本的发布,容器这种能够打包应用和隔离运行环境的技术就引起了开发者的高度关注。由此推动容器技术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背后的动力源自于越来越多的碎片化工业应用和分布式部署需求。
回顾十年前,那时候的制造企业更多关注的是erp、plm、crm等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和部署,这些软件模块多,功能复杂,开发周期长,实施过程复杂,而且采用集中式应用部署方式。在平台的选择上,主要以传统服务器为主,应用软件和平台系统之间是紧耦合关系,并不存在应用迭代和平台迁移需求。
但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企业开始关注工厂的智能化转型,在工业生产领域,不同企业的工厂生产特点各不相同,而且呈现出的是零散和碎片化的个性化应用需求,部署环境也存在多样性,如虚拟化服务器、公有云、私有云等。因此,要像erp、plm、crm等软件开发和应用那样,利用传统的软件开发手段针对极具个性化的工业应用场景打造通用化的应用软件,其实并不可行。而且在传统的应用开发和部署模式下,应用软件与部署环境之间存在紧耦合依赖关系,对应用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迁移,以及不同服务在不同环境中的适配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像容器这种能通过打包应用及依赖包,实现“一次开发,到处运行”的技术受到了用户的积极追捧。

健身房应用智能魔镜,让健身活动科技十足
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写商业规则?
基于PI 控制算法的三阶全数字锁相环的详细分析与实验结果
德国高端品牌美兹将在中国上线,OLED电视售价20万元
激光熔覆的稀释率和搭接率介绍
容器技术为啥能这样“火”?
Jenkins自动化测试步骤
绝缘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腾讯可穿戴设备相关专利:用于虚拟现实场景或增强现实场景等场景
5G建设适度超前助力融合应用,机遇与挑战并存
5G如何为AI补齐短板?寒武纪科技CEO陈天石这么说
美国国家安全局首次向微软警告,在Windows发现严重安全漏洞
关注老人健康的定制药盒设计,智能化很省心
浅谈建模返回路径阻抗效应
家电行业显得格外热闹 业绩重压下各大企业进行挣扎与探索
短信验证码漏洞风险多,安全系统待升级
OLED工艺
台积电独吃,瑞萨车用最先端MCU传全数委外生产
中国空间站拒绝美国加入
NVIDIA BlueField-2 DPU助力极客天成打造云原生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