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之MOSFET管的关断缓冲电路的设计详解

在带变压器的开关电源拓扑中,开关管关断时,电压和电流的重叠引起的损耗是开关电源损耗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电路中存在杂散电感和杂散电容,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电路中也会出现过电压并且产生振荡。如果尖峰电压过高,就会损坏开关管。同时,振荡的存在也会使输出纹波增大。为了降低关断损耗和尖峰电压,需要在开关管两端并联缓冲电路以改善电路的性能。
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有:一是减少导通或关断损耗;二是降低电压或电流尖峰;三是降低dv/dt或di/dt。由于mosfet管的电流下降速度很快,所以它的关断损耗很小。虽然mosfet管依然使用关断缓冲电路,但它的作用不是减少关断损耗,而是降低变压器漏感尖峰电压。本文主要针对mosfet管的关断缓冲电路来进行讨论。
1 rc缓冲电路设计 在设计rc缓冲电路时,必须熟悉主电路所采用的拓扑结构情况。图l所示是由rc组成的正激变换器的缓冲电路。图中,当q关断时,集电极电压开始上升到2vdc,而电容c限制了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同时减小了上升电压和下降电流的重叠,从而减低了开关管q的损耗。而在下次开关关断之前,c必须将已经充满的电压2vdc放完,放电路径为c、q、r。
假设开关管没带缓冲电路,图1所示的正激变换器的复位绕组和初级绕组匝数相同。这样,当q关断瞬间,储存在励磁电感和漏感中的能量释放,初级绕组两端电压极性反向,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集电极电压迅速上升到2vdc。同时,励磁电流经二极管d流向复位绕组,最后减小到零,此时q两端电压下降到vdc。图2所示是开关管集电极电流和电压波形。可见,开关管不带缓冲电路时,在q关断时,其两端的漏感电压尖峰很大,产生的关断损耗也很大,严重时很可能会烧坏开关管,因此,必须给开关管加上缓冲电路。
当开关管带缓冲电路时,其集电极电压和电流波形如图3所示(以正激变换器为例)。
在图1中,当q开始关断时,其电流开始下降,而变压器漏感会阻止这个电流的减小。一部分电流将继续通过将要关断的开关管,另一部分则经rc缓冲电路并对电容c充电,电阻r的大小与充电电流有关。ic的一部分流进电容c,可减缓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通过选取足够大的c,可以减少集电极的上升电压与下降电流的重叠部分,从而显著降低开关管的关断损耗,同时还可以抑制集电极漏感尖峰电压。图3中的a-c阶段为开关管关断阶段,c-d为开关管导通阶段。在开关管关断前,电容c两端电压为零。在关断时刻(b时刻),c会减缓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但同时也被充电到2vdc(在忽略该时刻的漏感尖峰电压的情况下)。电容c的大小不仅影响集电极电压的上升速度,而且决定了电阻r上的能量损耗。在q关断瞬间,c上的电压为2vdc,它储存的能量为0.5c(2vdc)2焦耳。如果该能量全部消耗在r上,则每周期内消耗在r上的能量为:
对限制集电极上升电压来说,c应该越大越好;但从系统效率出发,c越大,损耗越大,效率越低。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c,使其既能达到一定的减缓集电极上升电压速度的作用,又不至于使系统损耗过大而使效率过低。
在图3中,由于在下一个关断开始时刻(d时刻)必须保证c两端没有电压,所以,在b时刻到d时刻之间的某时间段内,c必须放电。实际上,电容c在c-d这段时间内,也可以通过电阻r经q和r构成的放电回路进行放电。因此,在选择了一个足够大的c后,r应使c在最小导通时间ton内放电至所充电荷的5%以下,这样则有:
式(1)表明r上的能量损耗是和c成正比的,因而必须选择合适的c,这样,如何选择c就成了设计rc缓冲电路的关键,下面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选择电容c的方法。
事实上,当q开始关断时,假设最初的峰值电流ip的一半流过c,另一半仍然流过逐渐关断的q集电极,同时假设变压器中的漏感保持总电流仍然为ip。那么,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容c,以使开关管集电极电压在时间tf内上升到2vdc(其中tf为集电极电流从初始值下降到零的时间,可以从开关管数据手册上查询),则有:
因此,从式(1)和式(3)便能计算出电容c的大小。在确定了c后,而最小导通时间已知,这样,通过式(2)就可以得到电阻r的大小。
2 带rc缓冲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设计 2.1 电路设计
图4所示是一个带有rc缓冲电路的正激变换器主电路。该主电路参数为:np=nr=43匝。ns=32匝,开关频率f=70 khz,输入电压范围为直流48~96 v,输出为直流12 v和直流0.5 a。
开关管q为mosfet,型号为irf830,其tf一般为30 ns。dl、d2、d3为快恢复二极管,其tf很小(通常tf=30 ns)。本设计的输出功率p0=v0i0=6 w,假设变换器的效率为80%,每一路rc缓冲电路所损耗的功率占输出功率的1%。这里取vdc=48 v。
2.2 实验分析
下面分两种情况对该设计进行实验分析,一是初级绕组有缓冲,次级无缓冲;二是初级无缓冲,次级有缓冲。
(1)初级绕组有缓冲,次级无缓冲
该实验测量的是开关管q两端的漏源电压,实验分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rs1=1.5 kω,cs1不定,输入直流电压vdc为48 v。
其实验结果为:在rs1不变的情况下,csl越大,虽然开关管q的漏感尖峰电压无明显降低,但它的漏源电压变得平缓了,这说明在初级开关管的rc缓冲电路中,csl应该选择比较小的值。
第二种情况是csl=33 pf,rs1不定,输入直流电压vdc为48 v。其结果是:当cs1不变时,rs1越大,开关管q的漏感尖峰电压越大(增幅比较小)。
可见,rc缓冲电路中,参数r的大小对降低漏感尖峰有很大的影响。在选定一个合适的c,同时满足式(2)时,r应该选择比较小的值。
(2)次级绕组有缓冲,初级无缓冲
本实验以d2、d3的阴极作为公共端来测量快恢复二极管的端压,其结果是,当r不变时,c越大,二极管两端的漏感尖峰越小。同时理论上,如果c为无穷大时,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中就没有漏感尖峰。而在实际中,只需让二极管两端电压的漏感尖峰电压在其端压峰值的30%以内就可以满足要求了,这样同时成本也不会太高。
2.3 设计参数的确定
通过实验分析可见,在次级快恢复二极管的rc缓冲电路中,当选择了适当大小的电容c时,在满足式(2)的情况下,电阻r应该选择得越小越好。最终经过实际调试,本设计选择的rc缓冲电路参数为:
初级:rs1=200,csl=100 pf
次级:rs2=rs3=5l,cs2=cs3=1000 pf
本设计的初级开关管的rc缓冲电路中的c值虽然选得稍微比计算值大一些,但损耗也不是很大,因此还是可以接受的。相对初级而言,次级快恢复二极管的rc缓冲电路中的c值就选得比计算值大得多,系统的损耗必然增大。但是,并联在快恢复二极管两端的rc缓冲电路主要是为了改善系统输出性能,因此选择比较大的c值虽然会使系统的整体效率降低,但二极管两端的漏感尖峰就减小了很多,而且输出电压的纹波也可以达到指定要求。
3 结束语 根据以上给出的公式,可以很好而且很方便地选择出合适的rc缓冲电路。但是在工程应用中,应该根据系统设计的性能指标,通过实际调试才能得到真正合适的参数。有时候,为了达到系统的性能指标,牺牲一定的效率也是必要的。总之,在设计rc缓冲电路参数时,必须综合考虑系统性能和效率,最终选择合适的rc参数。

郭台铭:3D打印若兴起我把“郭”字倒着写
一加7Pro开启预约 5月16日正式发布
最大限度地减少组件的变化敏感性的单运算放大器滤波器-Mini
晶圆背面研磨(Back Grinding)工艺简介
助力中国移动金融产业发展——英飞凌出席2016年银联认证企业年会,分享芯片领域的安全与认证经验
开关电源之MOSFET管的关断缓冲电路的设计详解
基于雷达传感器的集成式 PCR 前端简化开发
C语言算法分析:求最长的递增数列
变电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没你想的那么难,OPPO R9s手机拍出大片感
海信H10京东放货,这四大优势让你不得不买!
如何在 ADAS 应用中使用 MIPI CSI-2 端口复制记录传感器数据
MIS系统中GPS15L模块的应用
苹果高端头戴式耳机曝光,拥有更多AirPods的功能
伺服电机加速度突变会引起抖动吗
在反激式变压器设计中降低损耗的实用指南
爱芯元智荣列“2023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及如何“唤醒”VoIP
疫情之下呼吸机需求爆发 工信部回应目前已订2万台
安森美半导体推出新系列图像协处理器_提供全面的摄像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