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513,pl515是颗usb智能识别充电协议ic。pl513,pl515集成bc1.2,苹果,三星充电协议,充电效果跟原装充电器一样。pl513,pl515能自动识别插入的手机,自动调节充电手机需要的d+,d-识别电压,使能手机识别成原装充电器,让手机不用原装充电器也可以达到原装充电器的全速充电。
pl513/pl515是一款usb专用充电端口控制器。一个自动检测特性监控usb数据线路电压,并且自动在数据线路上提供正确的电气特 征,实现在下列专用充电系统配置中为兼容器 件充电:
1.分压器dcp,被要求分别在d+和d-线路上施加2v和2.7v电压,或者分别在d+和d-线路上施加2.7v和2v电压,或者分别在d+和d-线路上施加2.7v和2.7v电压(苹果);2. bc1.2 dcp被要求将d+短接至d-;3.中国电信标准yd/t 1591_2009短接模式,被要求将d+短接至d-;4. d+和d-电压均为1.2v(三星)。
为什么需要usb智能识别充电ic呢?
平时大家给手机充电没有一直在固定一个的地点,使用固定的一款充电器,在不同的充电器上给手机充电时,我们有时会感觉到:这个充电器充电速度好快,以前在哪里哪里的充电器充电速度很慢。当大众消费者产生了这样对比的结果出来时,大众消费者会普遍认为:充电速度快的充电器,这个充电器的质量肯定非常好。在2014年前还没销售usb智能识别ic时,我当时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充电速度快的充电器,这个充电器的质量肯定比较好。
其实这种情况是正常的。那是因为供电设备(充电器)基本分为三种充电模式,三种充电模式不相兼容。在不兼容的情况下,移动设备(手机,平板)充电的电流在5v0.5a~1a之间,一般不会超过1a,充电时间大大增长。这也是苹果/三星需要用原装充电器的原因。例如:用5v2a的原装三星充电器给ipad充电,因为三星和苹果的充电模式是不相互兼容的,此时ipad可以充电,但是充电电流是在5v0.5a,不超过1a。如果用ipad的原装充电器充电的话,充电电流最大是5v2a。通过充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电压)×i(电流),可以得知:用ipad原装充电器给ipad充电比用三星充电器给ipad充电,充电时间相差2-4倍。
pl513,pl515是颗usb智能识别充电协议ic。pl513,pl515集成bc1.2,苹果,三星充电协议,充电效果跟原装充电器一样。pl513,pl515能自动识别插入的手机,自动调节充电手机需要的d+,d-识别电压,使能手机识别成原装充电器,让手机不用原装充电器也可以达到原装充电器的全速充电。
三种充电模式:
bc1.2协议:dcp模式:最大可以输出5v1.5a。常用规格是5v0.5a~1a。
识别协议:d+ d-短路
apple模式:5w(5v1a)设备:iphone6以下的iphone系列都是5w充电模式。
识别协议:d+: 2v , d-:2.7v
10w(5v2a)设备:iphone6及以上手机型号及其ipad系列都支持。
识别协议:d+: 2.7v , d-:2v
12w设备(5v2.4a):仅个别ipad平板电脑型号支持。
识别协议:d+: 2.7v , d-:2.7v
注:12w模式向下兼容10w和5w模式。10w模式向下兼容5w模式。
三星模式:10w(5v2a)充电协议。(5w充电协议即bc1.2协议)
识别协议:d+: 1.2v , d-:1.2v
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充电电流由pmic的控制,插入充电器后,软件要判断d+和d-的电压,分析充电器的类型,pl513/pl515通过判断手机发出的信号,可以智能模拟当前手机所需要的d+,d-电压),从而判断出能提供的充电电流大小,结合手机内部电池的电量状况,最终判断出应该以何种充电模式,需要多大的充电电流对手机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
常识:手机充电电流是手机来控制的,而不是充电器。
fqj
摩托车报警器电路图
IGP和EGP
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占比最高为58%占主导地位
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Mobileye和特斯拉差距在哪?
单口USB智能识别IC-PL515以及双口USB充电识别IC-PL513
三星、美的与海尔等科技业者纷纷扩大对IoT与智能家庭等产品生态的布局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个人简历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电阻柜的可靠性
不能再低了!iPhone7国行版价格5388元起发售
物联网在线测温仪的简单说明
高通与华为相比,谁的5G技术更胜一筹
国内安防三巨头上半年营收稳步增长,海外市场增长态势良好
感应同步器的组成和特点
挪威航空决定将推迟空客飞机交付以削减成本
超声波焊接机供电电源发生器设计
无线光照度传感器将如何应用在温室大棚中
电子计数器测频和测周的原理
每日一课 | 智慧灯杆新型通信技术-5G网络技术-移动边缘计算技术
关于工业智能中工业数据的一些初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