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单片机以其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低电压、低功耗等优点得到迅猛发展和大范围推广,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及通讯设备、日常消费类产品、玩具等,利用单片机实现语音录放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语音录放系统以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isd2560是一种永久记忆型语音录放电路器件,它具有音质自然、使用方便、单片存放、反复录音、低功耗、抗断电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isd2560省去a/d和d/a转换器,集成度较高,内部包括前置放大器、内部时钟、定时器、采样时钟、滤波器、自动增益控制、逻辑控制、模拟收发器、解码器和480 kb的eeprom。为降低成本,在最小硬件设计基础上,系统功能尽可能用软件程序实现,利用c51高级c语言编程开发。
2 系统硬件设计
该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由单片机、语音录放器件、麦克风及扬声器构成。图1为其硬件结构框图。
该系统的核心为at89c52单片机,at89c52具有快速8051内核、8 kb flash e2prom、256 b idata ram,完全符合该系统硬件要求。为实现语音录放功能,采用isd2560器件,其录音时间为60 s,并且能够接收单片机发出的命令,接收录音指令时,将从麦克风传出的语音段直接保存在内部存储器中;接收到放音指令时,按照单片机给定的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语音段并驱动扬声器,以声音的形式播出语音段。
单片机的4组i/o端口中,作为普通i/o端口的只有p1口,所以将p1.0位作为输入端.与启动按键连接,用外部中断0(即p3.2位)与录放器件的eom端(作为录音时的结尾标志输出端口)连接,录,放模式选择端p/r,器件使能输入端ce、节电控制端pd分别与p1口的p1.3~p1.7相连,作为语音器件和单片机的输入控制端口,10位地址端与单片机的低8位和高2位连接组成a0~a9,10位地址线、单片机的外接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等;麦克风和扬声器与相应的isd2560引脚相连,并接相应的电容电阻进行稳压和稳流,整个系统电路原理如图2和图3所示。
3 isd2560器件简介及设计
3.1 器件引脚功能
isd2560语音器件是isd公司生产的语音录入和播放器件isd2500系列之一,该器件有28个引脚,采用soic封装,录音时间为60s。器件引脚功能如表1所示。
3.2 语音器件外围电路设计
(1)扬声器电路语音器件的sp+(引脚14),sp-(引脚15)分别接扬声器的一端。通电后,系统可以驱动16 ω以上的扬声器。
(2)话筒电路mic in(引脚17)、mic ref(引脚18)分别通过相应的电容连接到话筒两端。
通过mic in将话筒的输入信号送至片内前置放大器,片内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将此前置放大器的增益控制在-15~+24 db,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该器件在使用前需用单片机写入初始状态。
4 软件设计
语音录放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单片机写入isd2560器件的控制字及定时中断控制。单片机语音录放系统的程序采用模块设计,实现语音的录取和播放功能,需2个子程序来实现此功能的。另外还要有与主函数通信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及延时程序。程序主要变量及功能说明如表2所示。
4.3 程序流程
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
5 结束语
该设计选择isd单片机语音录放器件省去a/d转换和d/a转换,采用直接电平存储技术使得语音自然真实;该电路可嵌入到其他电路中,使用非常方便。给出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构成的语音录放系统原理图及软件流程。通过实验验证该语音录放系统录音和放音效果良好,单片机控制相当准确。在应用方面,将该系统作为一个模块可与其他功能电路集成,实现各种功能复杂的语音系统,如电脑语音钟、手机话费查询系统、排队机、监控系统语音报警及公共汽车报站器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Google Cloud 推出 TPU v5p 和 AI Hypercomputer: 支持下一代 AI 工作负载
怎样进行离心机的选购
高通放弃收购NXP,面临强大挑战
使用LoRaWAN网关快速建立本地LoRaWAN网络
INTEL展示激动人心的VR、4K视频和游戏体验
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语音录放系统实现
智能电力运维无人化的值守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CXL的重要性
魔视智能MOTOVIS入选铅笔道「真榜2023·科技创新准独角兽TOP30」
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加速了无人机的发展
基于时钟扩频技术的行车记录仪EMI抑制的设计与应用
孟加拉国电力供应覆盖率已达90%,预计2021年发电量将达24000兆瓦
明线与暗线:读懂云厂商鏖战大模型
基于NeRF的隐式GAN架构
干货 | 锂电池低温性能如何改善
详细介绍新能源汽车MCU常用的11个参数
单片机方案开发流程,基于单片机的开发项目
简易Arduino机械臂DIY图解
埃夫特:以创新研发,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大数据推动云计算等一批新业态站上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