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国内收入最高的VR游戏不过百万级,现在国内比较好的VR游戏有哪些?

近日,索尼宣布ps vr 销量突破300万套,vr游戏销量超过2190万份。即便如此,ps vr在索尼主机中的渗透率仍然只有3.6%。
vr游戏,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现在却遭遇最艰难的时期。
借此机会,陀螺君来聊聊vr游戏。
3年换了3批人
“活动连续办了3年,感觉换了3批人,而且一年比一年人少。”一位业内从业者跟陀螺君吐槽到。
今年cj期间,老潘照旧举办了vrplay社区聚会,人不多,但是氛围特别好。
现场两边的角落上,几个人正沉迷在联机对战中,完全没有发觉围观的人正拍摄着他们滑稽的动作。这是穴居人带着还未上线的vr游戏《contractors》过来体验,游戏非常重核,现场所有人均一致好评,也成为了今年年内国内最为期待的vr游戏之一。
游戏少了,人少了不只是反映在vrplay的聚会上。在为数不多的cj期间的活动913的龙虾趴上,我们听到了同样的声音。
而今年不论是cj期间的vr相关活动,还是cj上的展台,包括索尼中国发布会上的vr游戏,全都出现了大幅减少。
2017年的cj上有34个跟vr相关的展台,2016年的鼎盛时期则达到了将近80个,创业公司均占了6成以上。而到今年,c馆只剩下了htc vive、pico和玖的这三家纯vr公司的身影,其他都只是相关带一下vr。
而b馆中,我们看到了少数几家vr创业公司。在b馆,一个9平米的小展台(不含搭建)需要花费2万多,费用不算高,但对于vr游戏公司来说并不容易。
“我们游戏在vive的展台上有展出,在这边主要是看能不能接到一些项目。”某vr游戏公司的创始人跟我说。在热情招待我体验了他们的游戏之后,他又忙着去接待其他过来体验的“客户”,虽然还不知道这些人是否会成为客户,至少在他看来,这些人才是他来b馆展出的价值所在。
今年facebook第一次加入了cj,不过很明显fb的重心在于其基于社交软件的h5游戏,或许是因为其在国内已经与小米合作,将vr在国内的事务全权交给了小米。
而索尼的发布会上的vr游戏则更甚,从去年20多款的豪华阵容直线下降到今年严格意义上来说仅有1款新的完整产品。ps vr平台的vr游戏发行公司唯晶科技的创始人詹承翰也跟陀螺君感慨到,今年vr游戏太少了,很难找到好的产品发。
唯晶科技一边发行的同时也自研vr游戏产品,索尼发布会上的《揭秘计划2》就是其新作,据称,下半年还有2款新作公布。
3年换3批人,可能不只是vr游戏,整个vr行业的从业者都是如此。尤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转行做房地产、转行做手游、转行做……不是大家不热爱vr,只是仅仅靠热爱难以为继。
线上:国内收入最高的vr游戏不过百万级
2016年,还记得当时vr内容平台还愿意花点小钱来购买游戏,在内容极度短缺的大市场环境下,一款简单的demo就能拿到20-50万不等,做得再好点儿则更高。曾经有一家vr游戏公司,平均2个月做一款vr游戏,卖给平台,还能过得比较滋润。
只是这样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久。
即便花钱填充了内容,但是没有足够的终端数量,加上用户付费率低,迟迟没有“量级”爆发的平台,只出不进根本维持不下去。3年,说要做平台的做生态的创业公司几乎都没剩下了,传闻当初称霸vr盒子市场的3d播播,号称用户多达3000万,最后也在流量的高成本下(由于视频文件过大,据了解其每年需要支付给电信2000多万元的带宽费用),被迫卖出。
vr内容平台依旧是steam、oculus home和psn,加上后来的viveport为主。移动端则新生了daydream、小米、viveport wave、爱奇艺等。大公司成为了平台这一角色的主心骨。当然也有veer这种主打社交ugc的内容平台,其属性与前者有很大差异。
而vr游戏cp们,大部分离开、转型或者又回到了原来的行业,坚持下来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几家,而且也大部分都是用项目的钱在养游戏。
“现在国内比较好的vr游戏有哪些?”
当这个问题抛过来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像应该还有一些。结果真正要一个一个说出来,却费了好大的劲才挤出那么几个。
没钱没量谁愿意做,谁都不做怎么可能生钱带量,又回到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不久前,steam公布2018年上半年最畅销vr游戏榜,共有12款游戏登上了铂金级的榜单,其中b社的两款ip大作《辐射4vr》以及《上古卷轴5:天际vr》榜上有名,此外,两款于2018年上半年正式推出的游戏《beat saber》以及《budget cuts》也登上了铂金级榜单。
在青铜级中,有五款国产游戏登上榜单:《aeon》、《僵死之日》、《屠戮编年史》、《永恒战士vr》以及《方舟公园》,没有一款国产vr游戏登上铂金和白银级。而据了解,青铜级的流水(半年)在10万美元级别。
另一方面,在ps vr平台,近日索尼公布的北美最受欢迎vr游戏top10中,《上古卷轴5》、《rec room》、《生化危机7 vr》等均入榜,但唯独没有一款国产游戏。据陀螺君了解,psn平台上国产vr游戏的销售额最高在百万元级别,60-80元/份的vr游戏,多款下载量超过了30000份,《揭秘计划1》甚至达到了4万份,《像素大作战》的下载量据称更高。
其他平台的收入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得不说能进入steam榜单,包括能上线ps vr平台的游戏都是在非常优秀的。
都说在vr游戏上中国开发者和海外的开发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陀螺君认为并非如此。
vr游戏的线上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玩家都是主机、单机游戏玩家为主,国内开发者的弱势体现在多方面。其一游戏的研发技术和创新,并不是说国内开发者研发能力不行,而是从大环境上来看,国内开发者主要分为三大派系,网游和手游占了绝大部分,主机和单机只有极其少数的一部分,网游和手游的厂商在vr不盈利的情况下根本不愿意参与,这也是国内少有大厂参与进来的原因,况且这些厂商加入进来未必就能有好的突破。那剩下的一部分厂商,其处于鄙视链的顶端,不屑于做手游网游,或者对主机和steam有情怀,才会参与到vr游戏中来。然而游戏主机虽然在国内已经解禁多年,但销量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国内的主机游戏研发商则更甚,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单机游戏也差不多。所以直接导致在游戏类型、玩法和定位上,是否能获得海外玩家的青睐,国内很多开发者实际上缺乏对海外玩家和市场的了解,最后走向市场时缺乏发行能力。
除此之外,预算同样是cp们面临的重大难题。大部分vr游戏厂商都在2016年-2017年融到了资,而到今年,从vr陀螺整理的融资汇总中发现,上半年国内竟没有一起vr游戏厂商的融资案例。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得益于vr,这次确实是中国主机游戏最接近国际主流市场的一次。由于内容匮乏,反而给了国内公司出头的机会。
但游戏不盈利、在行业应用端看到现金流的厂商们,大多都纷纷转向了项目定制,vr游戏研发也成为了“副业”。
线下:承载希望?
线上游戏转线下,从今年一些游戏厂商的动向上看到了一些趋势。
《beat saber》新推出街机版,并且还将举办国际竞技联赛,据称已有120家vr街机店加入;
网易和survios成立影核互娱,专注国内vr线下游戏发行,《raw data》已经在国内线下体验店上线;
htc vive不久前也宣布将viveland的vr内容引入到大陆的vr线下体验店中。据称viveportarcade推出一年多,覆盖了全球4、500家体验店。
关于线下体验店,陀螺君从多位从业者口中了解了相关情况。
造梦科技是线下最大的内容平台商,据称其市占比达到了60%以上。从其ceo王安镇口中了解到,国内目前依旧有6000多家vr线下体验店,造梦平台覆盖了其中4000多家。城市分布上北上广深占9%,二三线城市占比51%,四五六线城市占比40%。北上广深依旧是体验馆比较集中的地方。
在店铺规模上,分位小型、中型、大型,1-3台设备的为小型体验店,占比20%;4-6台为中型体验店,占比65%;6台以上为大型体验店,占比15%。
体验店从2016年疯狂发展,滥竽充数到现在品牌化、重视体验、服务和质量,设备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造梦平台基本上所有的体验店都使用htc vive这类pc端vr头显,其中10%的体验店有带外设设备如骑马机、跑步机、赛车等,蛋椅的占比可能不到5%。
2017年,造梦平台的总体验人次达到1400万人次,总体验时长217万个小时,人均消费30-50元。如果按照造梦平台占线下市场60%的份额来计算,国内vr线下体验店市场的总盘子大概在12亿元左右(仅线下体验店营业额,此数据仅供参考)。
在店铺的盈利情况上,王安镇提到4000多家店中,20%的店铺盈利能力较强,55%的店铺小幅盈利,其中15%亏损(已经经历一轮淘汰)。
陀螺君同时也从vr体验馆网ceo曲政博口中了解到,线下体验店经历洗牌之后成熟了许多,但是开店的人比去年少了,不过盈利相比之前有提升,目前盈利的vr线下体验店的数量占比应该在50%之上。
也难怪国外的游戏厂商都纷纷进入线下市场。不过vr游戏厂商真的能从线下赚到钱吗?
开店的店主情况好转了,但对于vr游戏厂商来说依然严峻。据悉,造梦分发了100多款为体验店定制的vr游戏,体验店常用的游戏占总游戏的15%左右,包括幻意堂的《义庄派对》、哈士奇的《滑雪》、网易的《raw data》、英兔游戏的《僵死之日》、指挥家的《原罪》、魔视互动的《末日机甲》、时空之翼的《时空之拳》、创世的《2017》以及最近比较火的天际微动的《vr吃鸡》等。
在营收上,据称其中幻意堂的《义庄派对》营收超过100万人民币。
从这些数据来看,线下体验店的二八定律同样存在,15%的常用游戏,代表其他85款都是被冷落的,而这些,且不说盈利,甚至连用户都触达不到。
“沉静期”是构筑壁垒的最佳时期
今年vr游戏开发者少了,vr游戏少了,但市场沉静下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发现浮出水面的不再是随随便便拿来的demo,也不是无脑突突突了。
玩法、质量、完成度都在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市场最怕的是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现在洗牌过后只剩下良币,反而可以让这些公司更专注于自己做的事情。只是,国内的vr游戏要追上国际市场的脚步还需要一段时间,市场留下的这段“沉静期”则是其构筑壁垒的最佳时期,猥琐发育不要浪。
虽然在线上国内vr游戏市场情况不是很好,不过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vr游戏在下载量和收入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陀螺君整理的steam平台7月数据报告来看,收入榜第一名《the elder scrolls v:skyrim vr》(上古卷轴5 vr),收入约为678万美元(约4640万元人民币);《亚利桑那阳光》与《beat saber》继续分列2、3名,收入约为512万美元与448美元。(数据仅供参考)
在ps vr平台,根据已公布的官方数据《生化危机7》vr版的体验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人,不过由于这款游戏是主机版中加入vr模式,而非专门的vr版,所以其数据并不具备代表性。而根据业内人士猜测,《工作模拟》和《farpoint》两款游戏的销量应该都在10-20万之间。
这样的销量对于ip大作可能甚至覆盖不了研发费用,但对于较小投入的vr游戏创业公司来说是可以获得盈利的。
特别是《beat saber》的火爆,不仅给vr行业带来了信心,也给行业小伙伴带来了新的视角。区别于市场上泛滥的fps,这款音乐节奏游戏不仅线上线下市场通吃,而且还自带传播性,其证明了不是只有ip大作才能火,不是fps最适合vr,vr游戏还有很多的可能性。
陀螺君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还有多款大厂的新作将会推出,包括育碧的vr游戏《transference》、太空多人对战类《space junkies》、survios的《electronauts》(已上线steam)、b社的《掠食》的两个vr体验——《typhon hunter》和《transtar》以及老滚系列《the elder scrolls: blades》的vr版、zoink与索尼合作的《 tetris effect 》……
而线下市场,国内反而走在海外前面,正如以上提到整体都在升级中。
vr游戏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这段黑暗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可能是1年,也可能是2年甚至更久,很艰难,但vr游戏希望犹在。

可穿戴式市场迈向主流仍待技术突破
新年礼物怎么选?骨传导蓝牙耳机黑科技推荐
闪电网络用来支持比特币和EOS交易的无限扩展完全是浪费时间
Mouser供货STMicroelectronics超低功耗STM32L4微控制器
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八大趋势
线上:国内收入最高的VR游戏不过百万级,现在国内比较好的VR游戏有哪些?
瑞士国际航空迎来了首架空客A320neo飞机
苹果CEO库克宣布下一代技术战略目标:专注增强现实
芯片都有多少层电路呢
森林防火通信系统中无线宽带mesh自组网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交流钳型表测量原理图解:怎么用钳型表测电阻?
互联网时代家电企业发展的阻力是什么
时控开关怎么定时设置 时控开关的使用与调整方法
汉威科技智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应急救援管理目标
关键点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点检测的基本方法
机器会意识有吗?如何能让人工智能机器拥有意识?
【行业选择】新能源 or 电机控制 or 智能座舱 or 数控
中国电信正在打造一个5G+云+AI构成的智能物联网
一文解析π型滤波在开关电源的作用
东芝针对汽车应用推出三款100V N沟道功率MOSFET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