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某型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要求由上位机(普通pc)实时监控雷达系统状态并采集信号处理机的关键变量,这就要求在处理机与上位机之间建立实时可靠的连接。同时,上位机也能对信号处理板进行控制,完成诸如处理机复位、dsp程序动态加载等功能。实验中,处理机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不小于8m。在这种前提下,计算机上现有的串口、并口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而usb2.0接口工作在高速模式时传输距离只有3m,其它诸如以太网传输的实时性难于满足要求,光纤通道传输的构建成本又太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lvds高速串行总线技术的传输方案。
数据传输系统方案
由于系统要求传输距离大于8m,需采用平衡电缆。对于两端lvds接口,可以采用asic和fpga两种方式实现。由于xilinx公司生产的virtex-ii系列fpga直接支持lvds电平标准,本系统采用xc2v250实现,这不仅省去了专用lvds电平转换芯片,节省了成本,而且可以将系统中其它控制逻辑集成在单个fpga芯片内,从而降低了pcb设计的难度,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另外,收发接口逻辑采用fpga,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重新配置传输方向,以动态地改变收发通道的数目,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重构能力。
整个数据传输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由于数据传输是双向的,信号处理板和pci板都有并/串转换发送模块和串/并转换接收模块(均在fpga内实现),两块板卡通过平衡电缆连接。此外,在信号处理板上,dsp处理机通过外部总线向fpga发送缓存区内写入数据,fpga通过dsp的主机口完成与dsp存储空间的数据交换。在pci板上,fpga通过pci控制器和主机进行数据交换。系统工作原理可表述如下:dsp处理机将处理结果通过外部总线输出到fpga缓冲存储器内,在fpga内完成数据的并/串转换,并通过lvds串行接口发送出去。数据通过平衡电缆传输至上位机接收卡。在上位机接收卡内,数据经串/并转换后,送至pci接口控制电路。上位机输出数据到dsp处理板的过程则相反。由于系统要求数据传输上行数据率小于下行数据率,设计中上行数据传输通道数为1,下行数据通道数是4。在传输距离大于8m的情况下,实际单通道数据传输速率达到264mbps。
lvds并/串转换实现
由于fpga是通过dsp处理机的外部总线获得数据的,其数据形式是并行的,所以发送前应将其转换为串行比特流。fpga内实现并/串转换和串行发送功能的模块hstx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该模块有3个输入信号。分别为时钟输入clk、帧同步信号tfr和并行数据tch1[7:0]。其中,clk频率为33mhz,经过数字时钟管理器(dcm)锁相倍频后得到串行模块内部时钟clk1x(33mhz)、clk4xr(33×4=132mhz)和clk4xf(33×4=132mhz),其中clk4xr与clk4xf反相,与clk1x同相。输出为三组差分信号,分别为串行数据tch1[p:n]、串行时钟tclk[p:n]和串行帧同步信号tfr[p:n]。输入时钟clk信号上升沿有效,时钟上升沿时,若帧同步信号为高电平,则锁存输入数据tch1[7:o],延时一个时钟周期开始发送。输出的发送时钟tclk[p:n]为132mhz,双沿有效。输出串行数据采用小终端模式,数据低位lsb在前,帧同步信号tfr[p:n]输出比特序列11110000,用于供接收端同步。
如图2所示,串行发送模块主要由load_gen、out_data、out_fr、out_clk4个模块组成。load_gen模块用来产生并/串转换时加载数据的选通脉冲。out_data模块采用移位寄存器实现数据并/串转换。而out_fr和out_clk模块分别用来产生串行帧同步信号和串行时钟信号。这些模块均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设计完成。
lvds传输电路设计
由于lvds总线的传输速率达到264mbps,对pcb布线等方面要求特别高。本文利用高速电路仿真分析工具——mentor graphics公司的hyperlynx,对lvds传输电路进行了仿真设计,包含传输线阻抗设计、端接匹配、差分信号布线。同时考虑了接插件和传输电缆的选择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lvds信号的电压摆幅只有350mv,为电流驱动的差分信号工作方式,最长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m以上。为了确保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播时,不受反射信号的影响,lvds信号要求传输线阻抗受控,差分阻抗为100。本系统应用中,利用高速电路仿真分析工具,通过合理的设置层叠厚度和介质参数,调整走线的线宽和线间距,计算出单线和差分阻抗结果,来达到阻抗控制的目的。 lvds信号的拓扑可以是点到点单向,点到点双向或总线型(multi—drop)。无论哪种应用,都需要在接收端进行端接匹配。匹配阻抗值等于差分阻抗,典型值为100。匹配电阻在这里主要起到吸收负载反射信号的作用,因此,要求距离接收端尽量靠近。在本系统中,利用fpga片内的数控阻抗(digitally controlled impedance),直接配置fpga内部端接阻抗值,在fpga内部实现端接匹配。这样做不仅可以方便修改端接阻抗值大小,使端接电阻很好地匹配,而且端接电阻与接收端非常靠近。
差分信号的布线是整个传输电路设计的难点。一般来说,按照阻抗设计规则进行差分信号布线,就可以确保lvds信号质量。在实际布线当中,lvds差分信号布线应遵循以下原则:
1、差分对应该尽可能地短、走直线、减少布线中的过孔数,差分对内的信号线间距必须保持一致,避免差分对布线太长,出现太多的拐弯。
2、差分对与差分对之间应该保证10倍以上的差分对间距,减少线间串扰。必要时,在差分对之间放置隔离用的接地过孔。
3、lvds差分信号不可以跨平面分割。尽管两根差分信号互为回流路径,跨分割不会割断信号的回流,但因为缺少参考平面而导致阻抗的不连续。
4、尽量避免使用层间差分信号。在pcb板的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层叠之间的层压对准精度大大低于同层蚀刻精度,以及层压过程中的介质流失,层间差分信号不能保证差分线之间间距等于介质厚度,因此会造成层间差分对的差分阻抗变化。因此建议尽量使用同层内的差分。
5.在设计阻抗时,尽量设计成紧耦合方式,即差分对线间距小于或等于线宽。
此外,在lvds传输电路设计当中应当选用适合差分信号的高速接插件,一方面,接插件的特征参数能够与lvds信号阻抗匹配,通过接插件的信号畸变很小;另一方面,能够提供足够的布线空间,设计pcb走线宽度和间距。例如amp公司的z—pack hs3系列接插件,在电气性能方面,比较适合高速lvds信号互连。
本系统采用平衡电缆实现长距离传输,然而,由于lvds特殊的阻抗匹配要求和极低的时序偏置要求,传统的电缆不能用于lvds数据传输。试验证实双绞线电缆性能最优。短距离(大约0.5m)应用时cat3平衡双绞线电缆效果最佳。而高于0.5m以及数据率大于500mhz时,cat5平衡电缆效果最好。
结语
本文实现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雷达信号处理机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传输距离大于8m,单个通道数据传输速率达到264mbps,5个数据通道传输速率总共达1.32gbps,传输过程稳定。
移远通信将举办5G&IoT研讨会,探索5G时代物联网创新
同日宣布Wi-Fi6部署规划 今年底将实现全面商用
如何透过德国工业4.0理解中国制造2025?
OTOY 和 Imagination 推出用于电影即时渲染的 突破性 PowerVR 光线追踪硬件平台
科学家研制具有出色储能潜力的植物型超级电容器
基于LVDS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一体化分散控制系统配置方案在发电厂的应用分析
国产电子管 6L6GC参数
TUV莱茵向华为的mPower智能电动产品颁发了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内嵌8051无线SoC芯片应用方案的选择和比较
建立全国性网络和回收模式将有效解决动力电池回收难题
PCB板上沉锡焊盘上锡不良失效分析
比特币近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分析
皮肤病医院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小米推出了一款采用了定制全面屏液晶面板的全面屏电视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1550亿美元
Rivian拿到新一轮13亿美元融资 是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又一颗“新星”
深度拆解ChatGPT服务器的框架
换电模式产业大潮已来,新能源汽车将会突破销量增长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