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实例分析与应用

01缓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通信产品一般采用分散供电方式,各单板上采用dc/dc模块将-48v电源转换为其所需的5v、3.3v、2.5v等子电源。由于输入电压高,电源电路中又存在用于滤波和防止dip的大电容,在单板插入上电时,会对-48v电源造成冲击,瞬时大电流将造成-48v电源电压出现跌落,可能影响到其它单板的正常工作;同时,由于瞬时大电流的原因,单板插入时在接插件上会产生明显的打火现象,这会引起电磁干扰,并对接插件造成腐蚀。为了避免上述现象,-48v电源供电单板需要“缓慢”上电。
一、缓启动电路的作用
通信设备产品单板上几乎都在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设计有缓启动电路,缓启动电路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1、延迟单板电源的上电时间:我们的单板一般都要求支持热拔插,当单板插入子架时,单板插头和母板插针的接触是不稳定的,为了避免这种抖动的影响,可以在电源模块和母板电源之间加一个电路,使母板的电源延迟一段时间以后再加到电源模块。
2、减小上电的冲击电流:由于单板电源都接有滤波电容,电源上电瞬间跳变时由于电容的充电,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造成母板电源电压抖动,跌落,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很容易对其他工作中的单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能把电源的上电速度变缓一些,就能有效的减小这种影响。
二、缓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路的原理图:
缓启动电路由r39,r49,c7和q31组成,q31是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也是缓启动电路最关键的器件。为了理解缓启动的原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mos管的一点基础知识。下图大致描述了典型的mos管的转移特性:
mos管的特性表明,当vgs小于一定电压(vth)时,ds极之间的电阻rds是很大的,可以认为开路,电流不能通过;当vgs达到vth时,mos管开始导通,rds随vgs的增加迅速减小。当vgs达到一定的程度,rds很小,可以认为ds之间是近似短路的。vth可以称之为开启电压(voltage-gate threshold),一般为2-4v。
在的缓启动电路中,电阻r39,r49和c7构成了分压式rc时间常数电路,c7并联在q31的gs极之间,也就是vc7=vgs。当48v电源刚加到单板时,c7未充电,vgs=0,mos不导通,电源模块不供电。随后,48v通过r39,r49向c7充电,当c7的电压达到vth时,mos开始导通,这一阶段,完成的是延时上电的作用,延迟时间可由下式估算:
uin(r39/(r39+r49))(1-e-t/ )=vth
其中,t为延迟时间, uin=48v,为rc电路的时间常数,=c7(r39//r49),vth一般取4v。将原理图中数值代入计算可知,延迟时间t约等于15.3ms。
mos管开始导通后,vgs继续增加(直到12v左右),rds迅速减小,缓启动的输出电压逐渐升高直到到与输入电压基本一致。电源模块开始工作,单板正式上电。在这一过程中,输出电压并不是瞬间跳变到最高的,因此,大大减轻了冲击电流的干扰。这一过程的时间与c7的充电速度,mos的特性,负载特性都有关系,难以具体计算,具体还需实测调整。
三、实测波形分析
下图是缓启动的输入电压上电波形
这是缓启动输入端在电源开关闭合瞬间的波形,可以看到画圆圈处的抖动,持续时间约1ms,如果是热拔插,这个抖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都将可能更大。
下图是缓启动的c7电压上升波形
可以看到,上电15ms后,c7电源上升到约4v,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
下图是缓启动mos管的d,s间电压波形。
可以看到,在开关闭合后的14ms以内,输入电压完全加在mos的ds两端,这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由于mos管的vth并不一定是4v,有些误差是很正常的),从14ms开始,vds以指数方式下降,过程时间约4ms。
下图是缓启动输出的电压波形。
可以看到,对比缓启动的输入电压上电波形,缓启动的输出电压不再有开关闭合时的抖动,而且上电边沿也非常明显,过程约4ms,实现了减小上电冲击的目的。
让我们再把所有的波形放在同一时间轴上来比较一下,如下:
可以看到,经过缓启动电路之后,单板实际供电电压uout比输入电压uin总共延时了将近20ms,不但消除了上电抖动,而且有效减小了冲击。
四、总结
1、缓启动的时间常数电路必须确保电容充电完成后其电压不能大于15v,因为一般大功率mos管的g,s间击穿电压在20v左右,电压过高,会损坏mos管(现在很多单板上在电容两端并联了一个稳压管就是起这个作用的),但是也不应该低于10v,因为一般大功率mos管的d,s间电阻rds都需要vgs达到10v后才达到最小值(一般在0.1ohm量级)。
2、缓启动的延迟时间不能太长,原因有二。其一,延迟太长,热拔插时,单板接口信号线已连接,而电源仍未上电,会造成接口器件闩锁损坏;其二,缓启动关键器件mos管在从截止到导通转换的过程中瞬间功耗是非常大的,如果电容充电过于缓慢,造成边沿时间太长,mos管将因为功耗过大而损坏。延时一般取几十毫秒。
02缓启动电路实例分析与应用
根据某产品单板电路测试过程的浪涌电流冲击问题,详细分析了mos管缓启动电路的rc参数,通过分析和实际对电路参数的更改,使电路的浪涌电流冲击满足板上电源要求。
一、问题的提出
某通信产品电路测试时发现浪涌电流冲击过大,可能会损坏保险丝或mos管等器件,而且有的即使没有损坏也有可能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图1)。
根据某产品单板电路测试过程的浪涌电流冲击问题,详细分析了mos管缓启动电路的rc参数,通过分析和实际对电路参数的更改,使电路的浪涌电流冲击满足板上电源要求。
图1改前测试冲击电流
从上图可以看出冲击电流很大,达23.0a,远大于满载工作电流(1a左右),板上电源设计指南要求是满载工作电流的3~5倍,所以需要整改以达到板上电源要求,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原电路原理图
二、解决思路
将原电路原理图(图2)等效为图3。
图3原理图等效[注1]
注1:r270等效为r1,r271等效为r2,c136等效为c1,mos管为vt1,全部负载等效为rl,全部电容等效为cl,d1在计算中用不到。
根据mos管开启电压和rds的特性曲线(图4)可知,控制了mos管vgs电压线性度就能精确控制冲击电流。所以图3中外接电容c1、r1和r2被用来作为积分器对mos管的开关特性进行精确控制,达到控制上电冲击电流的目的。
图4本文原理图中mos管(si4463dy)vgs(th)与电流id和电阻rds的关系
原电路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进行上电控制的,但是参数设置有问题,所以才出现了图1中的较大冲击电流。
现将简化电路原理图(图3)vt1前面的上电控制电路等效为图5进行计算。
图5简化vt1前面的上电控制电路
1、上电时间计算
1)时间参数τ。
由于图5(a)中mos管内部电容cgs< 2)计算电容上电时间。
根据图5(b)得:
最后计算得出:
所以uc的上电完成时间只与τ相关,但是上电的斜率将同时与r1/(r1+r2)和τ相关,下面用两个实验予以说明。
2、实验验证
实验(1):更改时间参数τ(更改c1)控制vgs开启速度
图6r1=r2=10kohm,c1=2.2uf时上电电流波形
根据计算τ=(r1//r2)*c1=11ms,从图6可以看出上电时间变大了,为3.6ms,冲击电源也由原来的23.0a变为现在的9.26a。说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上电时间和冲击电流。
但是,τ变为原来的22倍,电流冲击时间变为原来的15倍,冲击电流只变为原来的40%,不能完全够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
实验(2):设置uc电压以达到控制上电时间的目的
根据mos管开启电压的特性曲线图4,可以看出:1v~2.5v这段为mos管开启的过程,精确控制这段电压的上升过程(斜率)将可以有效控制上电冲击电流的大小。
更改电阻r1=2.7k,r2=10k和c1=0.1uf不变时上电电流波形如图7所示。
图7r1=2.7k,r2=10kohm,c1=0.1uf时上电电流波形
(红色曲线为上电电流波形,黄色为uc两端电压波形)
根据计算τ=(r1//r2)*c1=0.2ms,变小了,但是从图7可以看出上电时间却变大了,为425us,冲击电源也由原来的23.0a变为现在的8.35a。
对比两个实验可以发现:改变r1,τ变小了,但电流上电时间却变大了,而且电流冲击时间在只变大1.8倍的情况下,冲击电流的幅度却变为原来的36%;而改变τ(即改变c1),在电流冲击上升时间变为原来的15倍时,电流幅度才变为原来的40%,所以改变r1对mos管vgs的精确控制效果明显。
3、原因分析
电容归一化上电波形如图8所示:
t 1τ 2τ 3τ 5τ
uc 0.632 0.865 0.95 0.9933
图8归一化电容上电波形
从图8可以看出:原电路中uc两端最终电压在1τ(图8中红色曲线部分)内将从0v上升到uc*0.632=3.8v,而从3.8v上升到6v需要至少4τ(1τ~5τ)。而电路中mos管开启电压是1v~2.5v,这段电压在小于0.5τ时间内就完成了,所以可以得出其上电时间(1~2.5v的时间)应小于0.5τ,即小于250us,根据图1可以看出,冲击电流的时间约为240us左右,与计算基本吻合。
实验(1)电路中uc最终两端电压与原电路相同为6v,不过τ变为原来的22倍为11ms,mos管开启电压在1v~2.5v段上升时间也应该小于0.5τ,实测试为3.6ms,小于0.5τ(5.5ms)也基本与理论计算吻合
实验(2)电路中uc最终两端约为2.5v。开启电压的时间段处于了约1τ~3τ之间后,虽然τ变小了,但电流上电冲击时间,实测试为1.8倍[注2],基本与理论吻合。
(注2:原电路用约0.5τ完成电流冲击,实验二电路用约2τ,原电路τ=500us,而实验二τ(r1=2.5k)=200us,基本上实验二的2τ(r1=2.5k)为原电路0.5τ的2倍,所以实测1.8倍基本与理论符合。)
经过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对mos管的控制有两种方法:
(1)设置uc两端最终电压,控制vgs电压上升的斜率。
(2)更改时间参数τ控制vgs开启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斜率)。
当然可以结合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冲击电流的目的。
三、实践情况
结合到上两个实验及分析,用两种方法控制,将参数更改为r1=27k,r2=100k,c1=2.2uf,测试上电冲击电流波形如图9所示。
图9r1=27k,r2=100k,c1=2.2uf,测试上电冲击电流波形
(红色为冲击电流波形,黄色为负载电压波形)
最大冲击电流为4.03a,基本满足板上电源设计要求(冲击电流为3~5a)。不过电流上电时间变为25.5ms,如需要再次降低冲击电流,可以继续加大电容。比如图10。
当电容增加到10uf时(r1=27k,r2=100k)时的电流上电波形。
图10r1=27k,r2=100k,c1=10uf,测试上电冲击电流波形
图10中电流上电波形变为90ms。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通过设置uc两端最终电压”和“更改时间参数τ控制vgs开启速度”基本上达到了控制上电冲击电流的目的,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参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四、效果评价
可以用示波器对i2t进行的计算,(标称2a适配器测试)如图15、16、17所示。
图11 原电路r1=r2=10k,c1=0.1uf时冲击电流i2t计算
图15可以认为是原电路中mos管基本没有控制,上电瞬间适配器作为恒压源产生了“冲击”,经过示波器精确计算,在“冲击”脉冲结束时(第一个光标处)值为0.249 a2s,在正常工作前(第二个光标处值为0.522 a2s)。
图12 更改电路参数r1=27k,r2=100k,c1=2.2uf时冲击电流i2t计算
更改电路参数后,mos管有一定的控制作作,但是还是产生了一个“台阶”(第一光标与第二光标之间)经过示波精确计算,在脉冲结束时(第一个光标处)值为0.239 a2s,在正常工作前(第二个光标处值为0.344 a2s)。
图13 r1=27k,r2=100k,c1=10uf,测试上电冲击电流波形
由于对mos管的上电控制已经接近或小于了适配器的电流提供能力,所以基本已经没了“冲击”电流(可以认为完全是mos管控制下的电流),经过计算,在正常工作前的i2t值为0.216 a2s(第二个光标处)。
注意:τ也不能过大,过大时引起上电波形过缓,导致板内器件上电时序问题,同时过于缓慢的上电波形可能还会“损伤”或引起mos管烧毁。
通过以上三个图对比:mos管的控制能力越强,“冲击”电流越小,i2t值也越小,对保险丝等器件的“损伤”也越小。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实际测试基本上达到了控制vgs电压上升的斜率的目的,有效降低了脉冲“冲击”电流对保险丝管的影响。所以可以结合如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冲击电流的目的。
1、设置uc两端最终电压,控制vgs电压上升的斜率。
2、更改时间参数τ控制vgs开启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斜率)。
在电路设计中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1、uc两端的最终电压一定要保证vgs完全开启和该电压下mos管体电阻基本达到最小。
2、τ也不能过大,过大时引起上电波形过缓,导致板内器件上电时序问题,同时过于缓慢的上电波形可能还会“损伤”或引起mos管烧毁。
上电时间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议只要满足板上电源设计要求的3~5倍“冲击”电流即可。
鉴于缓启动电路具有的优点,我们在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中可以加以利用,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荣耀9什么时候上市?荣耀9最新消息:配置性能大升级,下月发布,前置指纹已成定局
机器开始具备人类视觉
iphone8什么时候上市?iphone8最新消息:iphone8即将上市,iphone8:电池可换+打印钞票+记忆金属
Tech Tips: Getting the Most fr
国产特斯拉首批次交付将开始,交货通知已经发出
缓启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实例分析与应用
百年传承 科技东芝与时代脚步一同前进
广汽Acura-TLX-L采用讴歌最新家族式设计风格,将于年底正式上市!预计售价26万元
完全绝缘的固体环网柜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开关设备
3D视觉正在成为计算机视觉的下一个爆发的赛道
税务机器人优势_税务机器人价格
程序员如何创业
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软件的开发有何影响?
诺基亚发布了第三季度和2019年1月至9月财务报告营业收入为56.86亿欧元
南芯前装车载无线50W充电方案
嫌P10和Mate9贵?这部华为麒麟960手机性价比吊打它们?
西南航空CEO表示737 MAX今年夏天可能会恢复运营
热保护器在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新思科技工程变更命令解決方案Tweaker ECO获得群联电子采用
英特尔2020年营收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