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四大业务板块携手共建开放的产业生态

今天上午,华为发布2018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率14%。
2018年上半年华为经营结果稳健,2018年全年有望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和财务状况。其表现可以用“四大业务齐发力”来概况。
四大业务板块携手共建开放的产业生态
运营商业务:
最大化运营商现有网络价值
华为运营商业务围绕解决客户问题,发挥5g端到端、lte持续演进、智简网络、云数据中心等领先优势,助力运营商构建面向未来的全云化网络,做多连接、做大管道;精耕细作,以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最大化运营商现有网络价值;以敏捷数字化运营和端到端体验管理,为个人、家庭和组织提供更好的连接体验和保障;积极探索,帮助运营商发展视频、iot、品质家宽、云网协同等业务,获得商业新增长。
据全球权威咨询与服务机构gartner发布的最新报告《市场份额分析:2017年全球电信运营商运营技术》显示,华为连续第三年在电信运营商运营技术(csp operational technology以下简称ot¹)市场持续增长且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占全球ot市场163亿美金销售收入的13%,被评为ot软件市场领先者。
资料显示,华为ot产品与服务组合目前已服务全球超过114个国家200多家电信运营商的21亿多客户。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华为与新老客户持续合作,进行敏捷、高效、支撑未来增长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5g时代,运营商的首要挑战将是如何用一张移动网络,满足万物互联的社会与行业发展的需求。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5g时代singleran、移动网络全云化和无线智能,作为未来网络最重要的三大基础能力,将帮助运营商构筑三位一体的2020时代移动网络多业务能力,帮助运营商快速、低成本抓住新商业机会。
华为为5g计费(3gpp)标准2贡献了44%的技术报告提案和46%的技术规范提案,成为5g计费标准的最大贡献者,积极推进5g计费标准的成熟。为了帮助运营变现资产,构建合作伙伴生态,华为发布了200多个基于标准的api和超过100个微服务,2000多个团队成员通过了tm forum frameworx项目认证。
华为软件业务部总裁史耀宏表示:“华为能在ot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有赖于华为坚持在ot市场持续创新和生态构建,为客户提供敏捷、高效和支撑未来增长的运营系统,加速客户数字化转型,实现资产和服务创新的变现,使能产业生态”。
如何助力运营商构建面向未来的全云化网络?华为为运营商网络打造了诸多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涉及设备云化、网络云化、业务云化和最大化网络价值方面。
设备云化解决方案包括clouddb、cloudcore、cloudedge、mano、融合资源池解决方案、nfv集成与运维、云化重塑企业通信;
网络云化解决方案包括x-haul:5g承载解决方案、智简网络idn、cloudoptix、cloudran、cloudfan使能品质宽带、运营商sdsec安全解决方案、sd-wan解决方案、cloudfabric解决方案、cloudair、cloudcampus解决方案;
业务云化解决方案包括电信业务云、autin, 数字化运维服务、ies craft;
最大化网络价值包括家庭视频解决方案、mso商业转型、融合视频解决方案、融合cdn、数据中心新建与整合、sdn网络演进解决方案、dsp解决方案、开放生态、small cell,大数据时代网络商业模式、频谱与网络演进、mbb用户迁移。
实际上,从运营商的现有业务运营来看,网络的智能化已成为当下的迫切诉求。
家庭宽带业务领域,由于运营商对整个网络的感知有限,网络故障难以及时处理,使宽带用户体验长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政企业务领域,严苛的网络服务质量要求对运营商的网络提出极大挑战,分散的网络资源难以保障政企业务的快速开通和网络服务质量;移动业务领域,瞬时流量的突发性增长对移动承载网络提出巨大挑战,只能基于用户投诉来被动调整。
追根溯源,运营商当前所面临的核心业务的运营挑战,都指向以设备为中心的网络运维模式。当前全球运营商迫切需要构建一张能够实时感知用户需求,及时根据业务运营动态配置网络资源,善解人意的智慧网络。
正是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华为在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上正式发布了智简网络,其目标是在物理网络与商业策略之间搭建一个数字孪生世界,以用户的商业逻辑和业务策略意图为驱动,基于智慧、极简、超宽、安全和开放的理念,打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网络。
首先,智简网络具有预测性分析能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前识别网络故障,并进行主动的体验优化和故障修复。可以实现对每个用户、每种业务的实时体验感知;具备自学习能力,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网络故障和用户体验的感知能力。
第二,智简网络构建了一张真正“简单”的网络,通过对网络架构、协议、站点、运维的全面简化,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使网络更加敏捷高效,从而全面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业务的灵活性。
第三,智简网络引入全新的超宽带技术,实现海量连接、超低时延、超大带宽。
第四,智简网络始终保持开放特性,可与各类第三方平台进行有效对接,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
最后,安全一直是智简网络所秉承的核心原则。通过提前识别安全威胁,智简网络实现了主动防御,为网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安全保障。
企业业务:
打造融合、创新、开放的数字平台
华为企业业务致力于为客户打造融合、创新、开放的数字平台,使政府和各行业企业能进行敏捷高效的业务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
华为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ict领域持续创新,数据中心、企业园区、智简网络、全闪存、elte和企业通信方案在政府、能源、交通、金融、制造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华为通过打造开放ict平台、全球营销平台、培训和服务平台,在全球建立联合创新的openlab,吸引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不断做大数字化转型的产业生态,共同为客户服务。
随着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智能社会。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ict将全面重构传统产业,给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变化。所有企业都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抓住不断涌现的新机会、持续前进不掉队。
在过去几年,华为携手各个行业的领先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总结出了数字化生产变革“三步走”的战略路径。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何制定数据战略,才能把数据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资产数据化。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三类数据:客户数据、运营数据、资产数据(包含产品和服务数据),其中资产数据是行业独有的数据,是数字化生产变革的关键。不同行业资产数据化的难度相差很大,互联网行业天生是数字化的,金融、电商、电信等也是数据密集型行业,而制造、公共服务等行业则需要将资产进行改造才能采集到所需的数据。例如,ge通过几百个传感器让飞机发动机源源不断地吐出数据,ofo采用nb-iot技术甚至可以获取停在地下室的共享单车数据。
其次是数据流动化。企业需要改变以往各部门分别收集、分别管理数据的做法,将企业内甚至价值链合作伙伴原本分散的数据集中起来,建设统一的数据底座,通过良好的数据治理实现数据的一致和共享,让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
最重要的是产品模型化。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堆积的数据就像面包屑一样,很难直接变现;企业需要为核心产品构建类似“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的数据模型,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双向沟通和反馈闭环,最大化数据的价值。数字孪生一词最早在2003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michael grieves教授提出,目前已得到产业界的普遍接受。数字孪生的核心是为物理实体在数字世界构建一个数字镜像,通过数字镜像实现物理产品全流程状态实时可视、风险可预测预防、可远程控制,从而支撑物理产品在研发验证、销售、制造、供应、交付、运维等各环节大幅提升效率。gartner预测,3到5年内,数以亿计的物件将由数字孪生呈现。
有了明确的数据战略,企业就可以打通端、网、云各个环节,打造一个强大的数字化生产系统,进入一个数据变机会、机会变服务、服务变收入的商业闭环。
端:会说话的机器。数字化生产需要大量来自终端设备的信息,这就要求机器会说话,通过传感器源源不断地吐出数据,实现“行为即记录,记录即数据,数据进系统”。同时,很多场景还需要智能终端有边缘计算的能力。据估算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每秒会产生1g的数据,要实时处理这么大的数据量显然离不开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
网:联接万物的网络。数字化生产需要将企业的各种资产设备连接和管理起来,就需要nb-iot(窄带物联网)等特殊的网络,实现低功耗、远距离的海量连接。其次,企业还需要通过园区网络、专业安全服务等方式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云:多层次的云平台。数字化生产需要企业具备海量数据处理以及将数据转化成机会的能力,云平台成为必然选择。云平台有多个层次,能给企业带来直接价值的是应用软件层(saas),包括企业自行开发的应用,以及应用市场中第三方开发的各种行业应用,我们预计2025年85%的企业应用将被部署在云上;应用的开发离不开平台软件层(paas),包括大数据分析、iot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等模块;最底一层是基础设施层(iaas),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云服务,大中型企业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一般采用混合云的方式,在混合云的公有云部分则尽可能选择安全可信的提供商。
传统意义上,一个企业提供给客户的基本价值是稳定的。但在数字时代,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数据变机会的时间和成本,使原来高成本的服务变成了低成本服务,原本碎片化的服务变成了规模化的服务,原本无法提供的服务现在变得容易起来。大规模的数字化服务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产业价值开始从传统产品和服务向数字化服务转移。
消费者业务:
提升用户体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华为消费者业务凭借技术创新不断给消费者创造价值。基于在摄影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huawei p20系列将智能手机摄影再次带入全新高度。
革命性的gpu turbo图形处理加速技术,打通了emui操作系统以及gpu和cpu之间的处理瓶颈,不仅使得gpu图形运算整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同时实现了能耗下降,打破了性能与能耗的跷跷板,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pc领域,华为发布的首款全面屏笔记本电脑huawei matebook x pro,凭借多项创新广受媒体和消费者好评,在pc市场树立起了高端品牌形象。
华为云在人工智能等四大领域加速奔跑
2017年,华为成立cloud bu,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的云服务,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截至2018年3月,华为云已上线14大类超过100个云服务,以及制造、医疗、电商、车联网、sap、hpc、iot等60多个解决方案。
华为云在云基础设施领域创新的道路上加速奔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发展的云服务,打造“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ai平台。
在人工智能领域,华为云推出ei智能体,发布深度学习、图像搜索、ei智能视频等系列服务,推动ai在行业应用场景落地;
关于华为云ei平台的架构解读,华为云ei产品部总经理贾永利在“华为云中国行2018北京站”的演讲分享中表示,华为云ei平台以数据湖为底座,将人工智能分层,打造以“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为代表的基础技术能力,加上各种视觉与语言的技术打造的通用技术服务,通过多域协同,来支撑企业应用创新。
根据华为云ei的典型实践,贾永利介绍了四个主流的ai场景:
互联网+ai,乐享智慧视界,互联网再进化:近期 华为云推出了ei智能视频系列服务,帮助客户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内容审核、打标签。基于华为云ei智能视频服务,视频场景识别支持365种室内室外场景,top5精度大于90%。目前,华为云已为像中国图库网、一下科技等国内主流的专业服务商提供支撑。
家庭+ai,视频传递温度,有ai更有爱:华为云利用“端云结合”的方式,利用图像视觉ai能力进行视频/图片数据处理和持续演进的智慧家庭平台。可以为家庭用户提供老人看护、宝宝看护、宠物看护等服务;还可以为商铺用户提供客流统计、vip识别、精准营销、即时视频分享等服务。
工业+ai,让机器拥有智力,迈入能效新时代:工业智能体通将复杂物理世界的海量信息和行业智慧,经过智能体的计算分析反馈作用于工业制造的流程之中,提升制造企业生产成品率,降低企业运维成本,让企业在商海中占得先机,助企业提升效能。据介绍,华为云目前和国内知名空压机厂家合作,支撑实现未来工厂实现能耗降低、节能减排。
城市+ai,打通城市神经网络,让出行更美好:基于之前与深圳交警的成功合作,2018年4月,华为与北京市交管局合作,在北京的海淀区上地三街,率先开展利用ai算法实现实时在线决策、信号配时优化和时段自动划分的试点应用。据第三方公司评估报告显示,上地三街车流主方向(东西方向)平均延误下降15.2%,平均车速提升15%,支路的平均延误时间降低了10~20%。
在计算领域,全新推出网络增强型云服务器c3ne,使云计算进入千万级网络转发时代 ;
在云安全方面,在国内首家全平台、全业务、全节点通过pci-dss安全认证,高分通过公安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4级测评。
2017年底华为提出了新的愿景与使命,立志“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如今,华为始终坚持管道战略,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使能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波音推出了世界上最长的民航客机777-9机长达77米
魅族Flyme6、华为EMUI5.0、小米MIUI8国产手机系统年终大比拼
瑞声科技子公司诚瑞光学拟A股IPO 小米/OPPO等厂商战略入股
美能四探针电阻测试仪的智能操作软件
一个价值6000万欧元的流程有望使这家库比蒂诺公司登上新闻头条
华为四大业务板块携手共建开放的产业生态
创想焊缝跟踪系统在发那科机器人上的应用案例
胶带式线路板的粘接技巧
台湾运营商拍5G频谱远超预算目标 耗尽现金
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的区别与现状
在沉积层剖面测量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什么应用?
46路 蓄电池修复系统
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和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实现车辆传感器的设计
高压电线电缆为何不能埋于地下而要高高悬挂在空中
感应调压器内部结构 感应调压器作用
机床夹具非标件的模块化设计的概念与选用及使用方法
不再反人类,iOS11为了能让你尽情看片终于改变了!
关于日本电产东测推出满瓶外观检测机的通知
英特尔提出的智能X效应是什么
华为Nova2今日新品发布会:论颜值不输小米6,论性价比赶超OPPR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