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
这台类脑计算机包含792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典型运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同时它也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与此同时,团队还研制了专门面向类脑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实现对类脑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调度,支撑类脑计算机的运行与应用。
近年来,浙江大学聚焦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等核心领域,实施了简称为“双脑计划”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会聚研究计划,希望借鉴脑的结构模型和功能机制,将脑科学的前沿成果应用到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建立引领未来的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
这次的成果是将792颗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达尔文2代类脑计算芯片集成在3台1.6米高的标准服务器机箱中,形成了一台强大的机架式类脑计算机。
项目研究骨干马德说,大脑神经元的工作机理是钾离子钠离子的流入流出导致细胞膜电压变化,从而传递信息,“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神经元接受输入脉冲,导致细胞体的膜电压升高,当膜电压达到特定阈值时,会发出一个输出脉冲到轴突,并通过突触传递到后续神经元从而改变其膜电压,实现信息的传递。”
类脑芯片的工作原理就类似于生物的神经元行为,通过脉冲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实现高度并行,效率提升。
此外,科研人员专门研发了一个面向类脑计算机的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实现了对异构计算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为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计算任务提供运行和服务平台。
目前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的功能任务切换时间达微秒级,可支持亿级类脑硬件资源管理。
科学家们表示,随着达尔文芯片及其他硬件的不断迭代升级,体积缩小指日可待。未来类脑计算机或将植入手机、机器人,产生新的智能服务体验。
责编ajx
曾毓群:中国新能源产业五大优势
MAX2640 LNA工作在315MHz用于汽车无线钥匙系统
Skylaking服务器升级 支持Optane缓存和GPU
中国研究人员提出StructGPT,提高LLM对结构化数据的零样本推理能力
基于CPLD芯片和DSP芯片实现声探测系统数字电路的设计
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研制成功
构建5G+MEC云边协同方案,加速行业应用落地
储能和氢能源的区别是什么?
「浙江科聪新品发布」新品发布潜伏顶升式移动机器人专用控制器
光学传感器的主要类型
出门问问TicWatch Pro3获2020年度最佳智能手表奖
SMT贴片加工厂如何除掉多余的锡膏?
斯坦德机器人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
Micrel线性的WLED驱动器设计
论网络综合布线中配线架的作用大吗
配网行波故障预警与定位装置的功能开发逻辑
Google遵循AI原则减少机器翻译的性别偏见
通过使用Robei可视化EDA工具
OPPO智能手表3D渲染图曝光,采用柔性曲面屏设计
续航里程超400公里的车型盘点 让消费者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放心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