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的商用和普及已经进入时间表,甚至各大手机终端厂商都将发布支持5g网络的手机。可见,5g时代真的不远了!
然而,针对5g技术,大家或许对它的印象就是“快”,对它的理解并不是很完善。对此,通信领域专业自媒体网优雇佣军总结了较为普遍的5g十大误解。看完,请各大专家留言区点评!
误解一:5g是一场革命要取代4g
最初的5g采用nsa模式部署,即依托于现有4g来扩充网络容量和覆盖。最初的5g与4g非常相似,网络部署也主要利旧现有4g基站资源,这是一次从4g到5g的平滑演进过程。
事实上,不管是nsa还是sa部署模式,4g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提供语音、数据和物联网业务,与5g网络共存。
至于我们通常讲的“5g改变社会”,5g要对社会产生革命性的规模影响,还需要时间来孵化。
误解二:5g投资大、资费贵
从单站规模看,5g早期利旧4g基站及配套资源共站部署,可较大节省投资成本。
通常人们认为的“5g投资大”,是因为5g需要新采用更高的频段、建设更多的小基站,从而导致整体投资加大。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运营商具体部署方案来具体分析,后面章节我们将会提到。
至于5g资费问题,肯定会比4g便宜,因为5g频谱效率成倍提升,每bit成本成倍下降,必然会在激烈的价格战趋势下,资费越来越便宜。
同时,由于5g网络切片使能服务移动宽带和物联网多样化应用场景,未来5g资费绝不会依靠单一的流量收费,而是基于“体验优先”的多样化的资费标准,大可不必有当年4g之初流量“一晚一套房”的担忧。
业界普遍认为:5g将不仅服务于‘人’,所有的行业都将和它发生牵扯,更将颠覆过往的商业模式,因此,根据网络的不同用途采用多种形式的收费方式将是基本原则。”
误解三:5g需要新频段
您可以用新频段建设5g,但没有人阻止您重耕2/3/4g频段或使用现有手中的频段建设5g。
在r15版本中,5g nr定义了从sub 6ghz到毫米波的多个频段范围,如下图:
其中,部分是5g引入的新频段,部分是lte老频段,以使5g不受限于频谱资源,在低、中、高频段均可部署。
比如,中国移动和美国sprint在2.6ghz上部署5g,正是采用的原lte频段n41;而美国t-mobile计划在600mhz上部署5g,采用的是原lte频段n71。
误解四:5g就是小基站
5g为什么需要小基站?因为更高的频段意味着无线信号覆盖范围更小,就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
但是,既然5g不受限于频谱资源,在低、中、高频段均可部署,也就意味着5g有宏基站,也有小基站,但5g不能和小基站画等号。
通常,运营商在考虑5g全覆盖时,会用低频段做覆盖层,中频段做容量层,毫米波高频段做高容量层(热点)。
如上图可知,覆盖层仍然是宏站,小/微基站并非全网部署,运营商当然不会那么傻,部署这么多小/微基站可是要花大成本的啊。
频谱是整个无线通信行业最重要的稀缺资源。5g频谱可粗略的分为三大范围:低频段低于3ghz;中频段3-6ghz;高频段大于6ghz。目前,国内低频段资源此前已分配完毕,运营商手中的低频段资源仍然应用在2g、4g网络中,国内暂无低频率资源分配给5g。
误解五:5g需要大信道带宽
一提到5g,就让人联想到“大带宽、高速率”,但是,5g具备灵活的物理层设计,支持从5mhz到100mhz(毫米波频段400mhz)的信道带宽。
也就是说,运营商仅拥有5mhz的频率带宽,理论上也是可以建设5g网络的。比如,美国dish就是计划利用窄带宽建设nb-iot网络,再演进到5g物联网,专注于物联网业务。
再来理论计算一下,4g lte的最小信道带宽为1.4mhz,5g支持最小信道带宽为5mhz,若一家运营商仅拥有6.4mhz带宽,理论上也是可以通过非独立组网(nsa)建成一张4g和5g双连接网络的。
误解六:5g必需massive mimo
massive mimo可大幅提升频谱效率,提升容量和覆盖范围,但massive mimo也有自身的挑战,主要是:天线会更大更重,铁塔可能无法承受负荷,且需进行功率升级和回传升级,它适用于一些站点,但所有站点部署massive mimo并不是经济的做法。
通常低频段覆盖层会采用4t4r,中频段容量层采用8t8r或64t64r,毫米波高频段采用128*128或更高阶的massive mimo。
误解七:5g网络时延不到1毫秒
有时候,时延指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到所需要的时间,简单来说,ping延迟的一半,也称为单向时延。
有时候,时延指数据包传送的往返时间,这与ping延迟相同。
在3gpp和itu中,还定义了控制面时延、用户面时延。控制面时延,指从空闲状态到连接状态的转换时间;用户面时延指ip层数据包传送的单向时延。
在不同应用场景下,5g的时延要求也不一样。在embb场景下,5g nr用户面时延(单向)为4ms;在urllc场景下,5g nr用户面时延(单向)为0.5 ms;控制面时延为10ms。
低时延5g刚好面向未来广泛的5g应用,比如vr/ar时延需求为7-12ms,工业机器手臂时延需求为1-10ms。5g技术将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基石!
误解八:5g将取代wi-fi
过去20年来,蜂窝网络与wi-fi一个从室外走向室内,一个从室内走向室外,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承担无线流量。蜂窝网络从4g向5g演进,wi-fi技术也同时在演进。
wifi主要用于室内环境,而5g则是一种广域网技术,它在室外的应用场景更多。5g高频段信号更难走进室内,室内覆盖存在短板,面向不断发展的视频和物联网业务,这个世界仍将需要wi-fi来补充覆盖和容量。5g不是取代wi-fi,而是两者共同做大无线生态规模。
尽管5g的速度快到可以让用户在一闭一挣眼睛之间,一部超高清的电影就已经下载完毕。转化个角度思考,电信蜂窝网络技术在升级的同时,wifi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并且更新迭代的速度更快,wifi的速率始终比电信蜂窝网络速度快10倍以上。wifi热点数量依旧会不断增加,互联网接入流量主力来自wifi。
误解九:自动驾驶必需5g
车载传感器是全自动汽车的基础技术,它们可以帮助汽车认知环境,实现安全的驾驶体验。当然,这意味着大量的数据交换,不论是激光雷达、声呐还是景深相机,都需要迅速交换大量数据。5g的高带宽、低延迟、大容量数据传输特性,无疑为上述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能够迅速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完成实时计算和处理。
车辆间(v2v)和车辆到基础设施(v2i)通信,也是全自动汽车发展起来的关键。在自身技术达到成熟阶段之后,两种通信能够让汽车间互相“看见”对方、“感知”道路,甚至共享其他汽车的数据,驾驶体验自然更加安全。
ai,也就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让全自动汽车实现自主学习功能。其中一个关键是:汽车可以从其他汽车间获得信息、并分析和学习驾驶体验,改善自身功能。当然,机器学习并非是离线的,5g提供的网络平台是数据交流的基础,让汽车可以自动分发和接受数据,最终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自动驾驶需不需要5g,要看是哪个等级。
自动驾驶从“解放双手”到“解放双眼”,再到无人驾驶,共分为5个等级(l1-l5)。
如果说l1到l4的自动驾驶可以通过本地端的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收集数据实现本地决策控制,但到了l5无人驾驶阶段,需通过网络通信扩展感知范围、弥补本地传感器所欠缺的感知能力,以达到100%的安全性决策。
简单的讲,本地传感系统让汽车实现了“眼观六路”,但自动驾驶也需要网络通信来实现“耳听八方”。
误解十:5g玩家只是运营商和设备商
4g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链的玩家主要是运营商、设备商、手机商和互联网企业。但5g定义了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mmtc(大规模机器连接)三大应用场景,面向包括汽车、农业、制造、健康、医疗等全行业,因此我们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需要全行业来共同推动5g新未来。
诺基亚5.4完整规格泄漏
魅族将在本月举行魅蓝发布会,官方宣布PRO 6S降价200元
达世币网络将解决加密数字货币应用的难题
18650锂电池的价格多少?锂电池价格的影响因素总结
孤注一掷在VR,但是HTC Vive在中国真的会成功吗?
现在关于5G技术有哪些10个误解你了解吗
新能源电瓶—简单精确检测电池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启动,预计2025年实现产业规模1000亿元
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2020盛大开幕
三星45W快充下放 GalaxyA91将支持45W快充
努比亚倪飞晒红魔5G游戏手机透明版 背部与小米手机透明版有几分相似之处
美国出口管制下调至10%,阻拦非美国芯片企业向华为供货
蔡浩轩:震荡修复,复不复出你们决定!
Qi标准无线供电模块如何处理噪声抑制语音通讯接收灵敏度
特斯拉中国2月新车注册数2314辆
单片机LED点阵的纵向移动
【新闻中心】2023年江西省建筑电气年会
手机相机硬件:二十年完成追赶,新的战场已经开启
解密华虹宏力硅半导体产品和氮化镓产品混合生产的专利
虚拟现实五大定律:你会被VR时代淘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