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的发展历史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汽车生产线上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每次车型升级都会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这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曾经说过:“不管顾客需要什么,我们生产的汽车都是黑色的。”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汽车改型和升级换代的困难程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6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公开招标,要求使用新的装置来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包括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积小以及与计算机通信等。
同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plc——pdp-14,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从此可编程控制器诞生了。由于当时的plc只能取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其功能仅限于逻辑运算、计时以及计数等,因此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随着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也不断增强。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于1980年正式将其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由于这个名称与计算机的简称相同,容易混淆,因此在我国,很多人仍然习惯称可编程控制器为plc。
plc因其易学易用、操作方便、可靠性高、体积小、通用灵活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新技术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重视。1971年日本引进了这项技术,并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欧洲于1973年研制出了第一台plc;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1977年国产plc正式投入工业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机化plc得到快速发展。例如,ge的rx7i使用的是赛扬cpu,主频率为1ghz,其信息处理能力几乎与个人计算机相当。这种plc在设计、性能价格比以及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它不仅增强了控制功能、减小了功耗和体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而且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方便灵活。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和图像显示的发展,plc已经普遍用于控制复杂的生产过程。因此,plc已成为工厂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NI建议将LabVIEW NXG用于使用传感器或执行器测量物理系统
Linear推出高效率,4MHz同步降压型稳压器LTC361
国家电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彰显央企脊梁作用
FFT原理解析
买了Mac不知道怎么用?这有份Mac使用的经验之谈
PLC的发展历史
限制出口!芯片业或受重创
PROTO用于桥接Arduino兼容板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三星继2015年推出首个1μm图像传感器 刷新业界最小单位像素尺寸图像传感器纪录
如何构建任何自定义掩码R-CNN模型
单相电机的种类
苹果华为齐发力_人工智能普及还得联发科
物联网迎来发展黄金期
大众希望最终第三跳时拿出特斯拉价格一半的好产品以及高性能产品矩阵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在高速铁路的应用[图]
海尔自主创牌抢滩全球市场 智慧家庭为全球用户定制美好生活
小米蓝牙耳机K歌版正式开售 拥有耳返监听功能延迟低至6ms
CPU缓存对性能的影响
摩尔定律放缓,看科学家另辟他径挖掘芯片性能
关于处理FPGA输出时钟和数据的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