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传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在《电磁波是如何传输的?》我们介绍了空间电磁波传播的三种基本方式:地波传播,天波传播和视距传播。随着电磁波频率的升高,视距传播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视距传播是不是只要看得到,就能够接收到信号?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衰减大吗?电磁波的传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电磁波的神奇之处,就是它的传播不需要通过介质。只要电场和磁场两者能够交替开,就可以大踏步向前,以光的速度传播。
如下图所示。
这种不依靠载体就能够传播的能量,在自由空间中可以无损耗的传输下去。既然能无损耗,是不是就可以一直传?我想,答案应该是的,但是无损耗,并不意味着强度能够保持不变。电磁波的传播是一种发散的,随着距离的增大,电磁波不断扩散,其强度也会逐渐衰弱。
所以,对于电磁波的传播,最怕的就是距离。所以即便如太阳光般的高能量电磁波,达到地球表面,也可以按照距离的远近,划分出冷热不同的春夏秋冬。
no.1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首先,我们假设有两个天线,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为pt,天线增益为gt,接收天线的增益为gr,距离发射天线的距离为r,这个r足够远,在两个天线的远场区。那么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功率pr是多少呢?
我们假设发射天线是全向无损的,距离r的接收天线处的功率密度为:
考虑到发射天线的增益为gt,那么接收天线处的功率密度为:
假设接收天线有效面积为ae,那么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功率就是
而天线的有效面积是与天线的工作波长和增益相关的物理量:
这样,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功率就可以算出来啦
这就是著名的弗里斯传输公式 friis transmission equation,这个公式就是贝尔实验室的harald t. friss在1945年首次推导出来的,并且在1946年的文章”note on a simple transmission formula“中详细做了阐述。
这个公式也被称为电磁波自由空间损耗方程。
若将接收机的输入功率pr和发射机输出功率pt的比值定义为传播损耗的话,这个传播损耗可以由上面公式直接导出
换算为db形式就是
如果不考虑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增益,电磁波自由空间衰减公式就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这也就是著名的弗里斯传输公式。
如果光速c和距离r以km为单位,f以mhz为单位的话,上式就可以转换为我们比较熟悉的。
注意,上式就是著名的自由空间损耗公式。
举个栗子
假设一个5g基站的发射功率为100w,天线增益为20db,工作频率为3.5ghz,在距离2km的地方手机接收到的功率是多少w?
空间传输衰减lfr 为:
一般手机天线为全向天线,通常内置天线增益为0db-1db,假设为0db,那么手机接收到的功率为:
大约为0.0000011瓦,等于11微瓦。
无线通信中常说“功率增加6db,传输距离增加一倍”,这里的6db时怎么来的呢。大家可以根据自由空间损耗公式算一下看,主要考虑中间项20log(r_km)就可以了, 是不是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刚好增加6db?
no.2 大气衰减
但是,地球表面不同于自由空间,除了距离导致的强度衰减之外,还有大气的影响。大气以及降水都会吸收和散射电磁波,尤其是频率在1ghz以上的电磁波。
在一些特定的频率范围,由于分子谐振现象而使衰减出现峰值,在《itu-r p.676-11》给出了大气气体引起的衰减率曲线,如下图所示。大约在23ghz处,出现由于水蒸气吸收产生的第一个谐振点,在62ghz处出现干空气(主要是氧气)吸收产生的第二个谐振点,在120ghz处出现干空气吸收产生的第三个谐振点,以及后面水蒸气的两个吸收频率为180ghz和350ghz处。
所以在大气中通信时应该闭面使用上述衰减严重的频段。
此外,降水也会对10ghz以上的电磁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当然,现实中的衰减模型要复杂的多,利用弗里斯衰减公式可以快速评估无线站的覆盖距离,当然也可以快速评估一下这个站辐射的影响。


基于RoBERTa的语义理解模型的构建
基于LTC2259-16的16位模-数转换方案
火热报名中:虹科Pico线下技术交流会等你来!
什么是模拟调光方式 模拟调光和数字调光有啥区别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比亚迪获得第一,纯电动主力地位无法撼动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赛美特用软件成就半导体智能制造
标准电阻的阻值表
基于芯海科技CS32F116Q的汽车智能尾灯应用案例
戴尔XPS13 2in1笔记本高清图集
集成电路供应链及先导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项目进行环评公示
新房除甲醛小妙招 新家具除甲醛方法
CEVA PentaG2作减法降低5G功耗 PentaG2自动处理数据平面
OnePlus Nord N10 5G成为首个获得2021年1月安全补丁的OnePlus设备
比亚迪K9电动客车已成功出口多个发达国家
深度测评斯巴鲁森林人2.0XT
反向比例运算电路和同向比例运算电路
盘点:2016年最值得购买的智能摄像机
格力电器公开“具有除霾效果的车辆”专利
工业控制领域里机器视觉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