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的G系列定位C端,并且已经取得了总销量10万台的好成绩

2018年5月,爱奇艺发布4k vr一体机奇遇2;2019年1月俄罗斯创企deus公布4k vr头显odin;ces2019展会创维公布旗下4k一体机创维v901……
似乎从去年开始,vr一体机不约而同地以4k为标准在升级,pico自然也没有落下。在ces2019上,pico发布pico g2 4k,售价2499元。
一直以来,pico的g系列(小怪兽系列)定位c端,并且已经取得了总销量10万台的好成绩。而分辨率提升到4k的新版g2究竟比上一代是否更吸引c端用户,此次陀螺君分别找到3名vr小白以及1名极客玩家,以pico g2 4k、pico g2以及switch vr套件进行了体验对比,了解c端用户的真实感受。
外观&设计
在之前发表的《小怪兽vr一体机系列销量超10万台,pico的产品战略分析》一文中,陀螺君曾大致介绍过pico的相关战略。pico副总裁祖昆仑表示:从g1系列起,屏幕分辨率一直是一体机拓展c端领域最大的硬伤,pico希望借g2 4k来弥补这一缺陷,让goblin系列能成为合格的产品。
pico g2 4k一体机于3月28日正式上市,产品继承pico一贯的简约风格。新的g2 4k头显在上一代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从外形来看,除了机身颜色做了调整之外其它几乎与上一代无异。
pico g2 4k的机身按键设计集中在机身的右侧和底部,右侧按键自上而下依次为返回、确认、桌面键。为了让人在佩戴过程中能够准确适用按键,每个按键的手感均采用了不同的设计。
电源键、type-c接口、耳机孔据分布在机身底部,比较人性化的是,g2 4k支持最大256gtf卡扩展,用户可以任性地下载游戏和影片。
机身整体采用轻质聚合物及合金金属,机身前面的散热板包裹着一层织物材料。而为了方便戴眼镜的用户,头显留有充足的眼镜空间,面罩与人脸部接触的部分采用高透气性泡棉,非常舒适。
为了平衡机身重量,g2 4k与将电池后置,减轻了对面部的压迫,实际体验下来穿戴和舒适度上有明显的提升,且机身非常轻便,整机的实测重量仅276g,比目前市场上动辄400-500g重量的产品着实轻便了不少。
g2 4k支持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头控模式,用头显中心焦点和机身按键来进行操作;另一种是标配的3dof手柄操控。手柄与头显一样采用黑色磨砂塑料材质,按键分布与其他3dof手柄并无差别,体验感来看,按键、扳机的物理反馈恰到好处。
官方配置及参数:
处理器:高通骁龙835 八核2.45ghz,64位,adreno 540 gpu,hexagon 682 dsp
内存:4gb,ram,lpddr4x,1866m
存储:32g,支持micro sd卡最大256g扩展
定位:头部3dof,手部3dof
屏幕:3840x2160 3.5寸显示屏(单眼),fast-switch快速响应技术
刷新率:90hz
镜片:菲尼尔透镜
视场角:101°
机身传感器:高精度九轴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头盔:轻质聚合物机身,航空级轻金属,织物材质前面板
面罩:高透气性泡棉,轻质复合支撑结构
佩戴:t型佩戴结构,自适应顶部绑带,机身电池后置设计
音频:3.5mm耳机接口,连接第三方立体声耳机支持3d空间音效,内置双立体声喇叭
接口:usb type-c 3.0
g2 4k版官方售价2499元,分辨率提升了1k,但价格仅比上一代高了500,而且近期5.1折扣活动只需要2449元。
任天堂vr套件、g2 4k、g2,玩家更喜欢哪款?
小白a,男,ae设计师
(持续体验2.5个小时):
“此前对vr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是此次体验的总体印象不错。因为此前没有体验过vr设备,所以我就不对vr头显的外观做过多评价,但g2两款外观设计基本符合我的审美,磨砂设计使得设备基本能保持整洁,不易留下汗渍和指纹。”
在对vr技术进行讲解时,a很自然的将头显戴在头上,并使用手柄进行探索。
经过两个小时的体验后。
“g2系列设备的穿戴十分舒适和简单,但后置的电池常常会硌到脑袋,每一次试图后仰靠在椅子上或是想躺在床上体验都会十分别扭。”
“设备在许多地方都设有按键指示提醒,操作十分简单和直观,基本没有学习成本,只要大概摸索一下便能大致知道具体的操作。”
“疲劳感方面,在体验的过程中并不会觉得累,但刚才在看电影时,出现画面过度闪烁和切换时,还是会有一些晕晕的感觉,此外在观看4k、8k视频时偶尔会出现刷新率不足导致的掉帧问题。”
(体验labo vr套件后)
“体验labo vr版《马里奥:奥德赛》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过程,一方面是马里奥系列游戏本身具备的趣味性,另一方面《马里奥》采用固定第三人称视角,这一视角的好处,是让我将更多的精力去观察游戏的场景和隐藏的机制,此外,也避免了第一人称中因头部转动而带来的画面抖动。但labo vr套件也存在十分致命的问题,当马里奥跑到较远的位置时,我会看不清远处的环境和道具,这一问题某些情况下会使我放弃对远处的环境探索。”
“总而言之,三款设备中,g2与g2 4k的最大区别是画面的清晰度,在使用完g2 4k后再去体验g2会让我有种近视的感觉,而且也导致我在后面的体验中,会忍不住去在意分辨率低带来的负面感受。labo vr套件在游戏内容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在720p的分辨率下,不能让我有良好的视觉感受,从价格和综合性考虑我会偏向g2 4k。”
“三款设备的体验,能明显的感受到画面效果的重要性,虽然g2 vr一体机没有像switch中的ip游戏加持,不过平台(viveport)中的内容已经满足基本的游戏需求。体验的两款游戏,《破晓唤龙者》和《雇佣兵》,都具备着vr游戏的特有魅力,代入感很强,游戏体验也十分流畅。价格方面,相对于switch单款游戏动不动就上百元而言,g2(viveport)的游戏售价更符合我的消费习惯。”
小白a评分:
labo vr:7.8分
pico g2:7分
g2 4k:8.2分
小白b、小白c,两位90后妹子,资深综艺粉
(体验时长各1个小时):
由于b和c两人都是资深的综艺粉,在与其进行交流和介绍中,陀螺君更多的偏向视频应用。在体验手机投屏、多人影院后,以及sd卡本地播放功能(8k视频体验),两人均十分明显的展示了对这一设备的喜爱程度。
a表示:“在此前我会觉得vr是一个十分高大上、有距离感的技术,但在这一次的体验中,我没想到它会这么便捷,特别是在观影功能上。”
“在里面看电影真的很爽。手机投屏功能很好用,操作相当便捷,步骤基本与电视投屏的操作一致,每一步的操作在头显中都有着详细的指示。投屏对接后,再使用手机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就行。”
“除了投屏功能,多人影院的app同样让我感觉到有趣和惊喜。多人影院的效果就像真的在电影院一样,还能跟别人打招呼。当然目前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完善,例如虚拟人物模型和片源等。如果这一系列的功能能够得到完善,那么就可以和家人一起进行远程vr观影,在那个时候我会更有购买欲。”
b表示:“本地播放的步骤也不难,听一遍讲解后,基本就知道怎么操作了,8k的画面体验也十分惊艳,虽然没有我想象中接近人眼的感受且时不时会有画面闪烁的情况,但画面已经能清楚的看到独角仙的后腿上的毛了(《insect channel 8k funique》)。”
“设备的所有功能操作都有着较为详细的指示,这点我们都觉得十分人性化。”
此外,陀螺君还向b和c讲解了播放工具中模式切换(3d、2d、全景)、场景切换、音频/字幕、屏幕规格自定义、屏幕观影距离调整等一系列的功能。
b反馈:“g2的播放工具的功能十分明显,就在播放界面的下方,操作选项也十分简单明了,基本上看功能名称就能知道怎么调节,最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g2中的播放工具能够调节屏幕的大小、远近等,像我们两个都觉得在g2中观看综艺节目,大屏效果下综艺感和代入感满分。当然我们也发现播放工具的问题,特别是观看场景中的‘沙滩’和‘影院’,粗陋的设计会给人十分'出戏'的感觉。”
设备穿戴体验反馈:“对我们来说g2两款头显戴久了还是会觉得重,虽然脸不会有压迫感,但体验一个小时下来脖子会觉得有一点酸痛。我们挺希望能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用,不过这个设计好像有点难。”
(体验labo vr套件后)
“在开始体验labo vr的vr相机时,确实给我带来了不错的游戏体验,然而这一热度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在体验不到15分钟后,就会出现手酸的问题,设备没有提供头部捆绑,需要我一直举着,摘下来又看不到游戏的画面,很累。此外便是画质的问题,不知道是画质受限,还是设计的问题,游戏中的画面设计十分简约,而远处的物体十分模糊。这对于小孩而言,或许还能保证较长的新鲜度,然而对于我们而言,在游玩数次之后便基本失去了游戏兴趣。”
综上所述,对于a和b而言,switch labo vr套件在游戏体验中虽然能保证一定的游戏乐趣,然而在舒适度的表现上不佳,模糊的画面让游戏体验大打折扣。
“对于我们这种家庭式又非游戏爱好者的用户而言,g2两款设备更贴合我们的需求,我们在体验这两款设备的在线多人影院中,虽然能达到边聊天交流边看电影的效果,然而g2的画面效果会有明显的颗粒感,十分影响观感体验,从价格和综合性来考虑我们也会直接选择pico g2 4k。2449元的价格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
小白b评分:
switch:6分
pico g2:7分
4k加持下的g2 4k:9分
小白c评分:
switch:7分
pico g2:7分
4k加持下的g2 4k:9分
极客玩家d
(32岁的资深u3d开发工程师,体验时长5个小时):
“pico g2 4k比以往体验的vr设备要轻得多,虽然还没有达到十分舒适的效果,但连续使用一两个小时是没什么问题的。体验过程基本没有感觉到颗粒感,但两侧还是明显的黑框边缘。初步体验,就无颗粒感而言,pico g2 4k就要比市面上的多数设备要强得多。”
“使用g2 4k的8k硬解码来观看视频《约旦瓦迪拉姆》、《古巴鲨鱼》,效果十分清晰。但刷新率上却未达到人眼流畅观赏的数值,在跟随平移镜头移动的画面中,能明显画面有延迟的效果。”
不同于前面的三位,极客d除了分享观影感受外,还分享了其对g2设备中ui设计、设备开放性和内容量的看法。
“整体的ui设计十分简洁,但不是很‘高级’,感觉所有的vr设备在界面设计上大同小异,没有太多的亮点,虽然这会减少了使用者的使用学习成本,但以我而言,我还是希望界面设计更加丰富一些。”
“此外在初始界面中,提供'活动'和'社群公告'这点让我感到意外,这跟游戏界面的设计类似,这种做法对于用户量不多的vr设备而言,是有助于形成用户社群,当然我同样希望它能更丰富一些。”
“从‘在线影院’和‘多人影院’的片源来看,目前pico设备中的vr 4k、8k内容还不够丰富,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内容资源导入。不过,设备保留支持外接sd卡的功能,这给不少稍微懂电脑的用户提供了外接资源的渠道,高清看'片'效果应该会十分不错。”
“3dof的游戏体验在fps游戏虽然有所限制,但是在解谜和影视交互型游戏上仍然有着不错的表现。在各平台的游戏售价来看,基本都保持在10-50元左右价格,售价虽然能够接受,但不提供试玩。在这方面,我比较能够接受38元/月的viveport内容服务,这避免了一次性买断的‘一次性’游戏体验(即一次买断,通关后便很少重复游玩)。”
“总体而言,通病还有不少,但发展和亮点还是有不少,冲着4k屏和价格,我会考虑购入。”
极客d评分:
switch:8分
pico g2::7分
4k加持下的g2 4k:8.5分
在上面的采访测试中,我们了解到不同的c端用户对于设备有着不同的需求,然而这些用户不约而同会将设备的配置需求集中在分辨率上。对于他们而言vr设备首先需要满足他们的“清晰”需求,其次是性价比。在体验的全过程,陀螺君一直对价格进行保密,直到测试结束后才告知设备的价格,而其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pico g2 4k。
综合以上4位用户的评分得:
switch:7.4分
pico g2:7.2分
4k加持下的g2 4k:8.6分

BGA封装技术与传统SMT/SMD的比较
自家处理器不行?小米5c发布三月降价200元
DDR2与DDR的区别,DDR3与DDR2的区别
国产无线降噪耳机推荐 能够开启主动降噪的耳机推荐
DAC与数字电位器:哪个适合我的应用
Pico的G系列定位C端,并且已经取得了总销量10万台的好成绩
LTR33XX ▏基准电压系列芯片
关于校准数模转换器(DAC)的方法
跟踪算法涉及扩频码跟踪和载波跟踪
对元器件的布局通用工艺要求
AMOLED面板产能不足 OPPO智能机出货受阻
特斯拉究竟能否保持自身独特的江湖地位 动力电池上演群雄争霸
浅谈随机森林在人脸对齐上的应用~
可信平台模块(TPM)在快速网络身份认证(FIDO)中的应用
TVS管电路原理图符号与选型的关系(附示例)
户外移动电源怎么选?户外移动电源选购避坑指南,户外露营必看!
DC电源模块的过热保护功能
智能家居还是不是一个未来产品到底靠不靠谱
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公布下一代晶体管进展
思科谋求“软硬件一体”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