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重注押宝面板业务,依靠业务重组TCL能够重回巅峰吗?

在琳琅满目的消费品中,家电产品一直被认为是经济水平的风向标。而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家电巨头们的沉浮也备受关注与争议。
近几年,中国家电市场经历了三洋、先锋、松下、东芝、夏普等日系家电品牌的黯然离场,以及国产家电品牌的强势崛起。但在你追问赶的竞争环境下,如今一些国产家电巨头也进入发展瓶颈,正面临生死局。
是被迫转型以求绝处逢生,还是接受宿命深情谢幕?以彩电业务和通讯业务奠定中国企业龙头地位的tcl也正面临着生死考验。
tcl全面沉底,只因一场投资失误?
对于tcl的发展,用“过山车”形容最为贴切。2001~2005年,是tcl最兴盛的时期,彩电销量连续5年蝉联中国榜首。然而也是在2005年,tcl遭遇成立以来首次亏损且亏损额巨大,元气大伤。虽然之后多次裁员、并购、重组,但仍未能阻止tcl的颓败势头。彼时,tcl仿佛一个过气的明星,正逐渐退居二线。业界不少人士将tcl的没落归咎于2005年的投资战略失败,但笔者看来,这样下结论未免太过一刀切。
首先,复盘tcl由盛转衰的始末。2004年初,tcl扩大业务半径,以迅猛的势头兼并世界500强汤姆逊公司的电视业务,看似成功的扩张拉开了tcl持续亏损的大幕。2005年,tcl亏损18个亿,2006年又亏19.32亿元,2007年汤姆逊申请破产清算,tcl股票大跌……连续的巨额亏损,使tcl元气大伤。为度过危机,tcl董事长李东生卖掉了当时蒸蒸日上的国际电工业务以及pc业务填补亏损。
之后几年,tcl进行过多次战略调整:2009年tcl调整业务结构,与深圳市政府共同投资245亿元的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2012年,tcl的lcd电视以1578.10万台销量跻身全球彩电三强。受此次战略调整的影响,2014年tcl净利润达到了42.3亿元的小高点。
到了2015年之后,tcl的大头业务手机与电视市场竞争加剧,挤压了tcl的利润空间,造成虽然tcl营业总收入在缓步上升,但净利润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较大跌幅。通过下方图表可以发现,2017年tcl集团净利润仍低于2014年同期。可以说,tcl战略调整虽有成效,但收效甚微。
数据还显示,自2016年底开始,tcl本部裁员达到30%,各产业整体裁员约1万人,tcl的裁员率高达12%,且数值还在上升。可以说,tcl的发展战略仍以收缩为主,整体发展较为低迷。tcl至今仍在为2005年的战略失误买单,但这并不是造成tcl沉底的唯一原因。
手机业务短板,加重tcl危机
在笔者看来,造成tcl走向没落的另一个原因是tcl的手机业务。tcl手机业务短板明显,严重拖了tcl的后腿。比如2004年6月,靠着收购阿尔卡特手机,tcl打开了欧洲市场。此后,海外市场一直占tcl手机业务营收的大头,但海外订单主要是以低端机为主。
从竞争角度来看,低端机的利润微薄,可替代性十分强,这注定了tcl在当时的手机市场没有绝对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在当时,tcl手机主要依靠性价比拼杀市场,一旦出现更有性价比的手机产品,tcl手机很容易被替代。此后,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笔者还注意到,tcl手机业务的弊端在2015年之后更是集中显现。tcl手机产品自2015年销量达到8355万台巅峰水平后,便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从大环境来看,当时三星、谷歌等国外品牌开始推出廉价手机,海外运营商逐年减少合约机的补贴。与此同时,国内手机品牌不断崛起,手机行业日益残酷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冲击了tcl的手机业务。
2017年手机市场出货量统计,tcl未进前十
数据显示,2016年,tcl手机产品销量为6876.6万台,同比下降17.7%,亏损9.8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8.05亿 ); 2017年上半年,tcl手机产品销量降至2116.9万台,同比下降36.2%,亏损达到8.52亿元。相较业务诞生之初,业务利润就占到tcl集团总利润的80%以上,而如今,tcl手机业务已从中流砥柱成为拖后腿般的绊脚石。
近几年,虽然tcl集团通过大规模裁员优化手机业务版块;出售tcl通讯科技49%的股本,进行业务重组;更是在2017年年初与黑莓达成合作,突破中高端市场。但在这些市场策略的背后,tcl并未注重产品研发,而是将手机业务的发展寄托于他人。在手机市场格局已初步成型,丧失发展先机、定位不清晰、优势不明显的tcl手机很难破局。
面板业务,是tcl的救命稻草吗?
tcl渐渐败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tcl支柱性产业不明,拉长了恢复元气的时间。tcl集团的崛起是靠彩电和手机业务两条腿走路,如今,手机已不再是tcl的主营业务,tcl主营业务缺失。虽然此后tcl多次并购重组,仅2017年就重组、清理和剥离16家企业,并计划在2018年将集团直接管理的二级企业及实体减少到30家以内。通过简化公司结构,tcl产业结构更加明晰,但目前仍未有支柱性产业出现。
2017年全球电视品牌出货量市场占比
仅从盈利能力上看,tcl的王牌家电业务潜力巨大,2017年出货量全球市占率10.9%,居全球第三,且2018年一季度,tcl电视销售延续高增长,有望成为支柱性产业。但tcl官方战略显示,公司规划预计在2019年完成业务重组,只保留以华星光电为主的半导体显示、销售物流及金融创投等轻资产业务。终端产品业务剥离后,估值中枢将从多元化的家电企业切换到半导体显示行业。
对于上述事情,tcl集团已有动作。就在近日,tcl发布公告称:tcl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其子公司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和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收购公司、宁波元亨聚源投资合伙企业以及惠州市冠联实业,合计持有tcl商用信息科技100%的股份。接下来,逐步将家电等业务分拆至tcl多媒体。未来,tcl集团将成为以华星半导体显示产业为核心业务的资本市场平台。
而从业绩来看,2017年,tcl实现营收1115.8亿元,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66.3%。其中,华星光电产能提升并保持满产满销,2017年销售收入304.8亿元,同比增长17.6%。tcl官方认为,以华星光电为主的液晶面板生产,将有利于提升tcl集团的业绩表现。
虽然从目前来看,华星光电液晶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五,tcl集团也拥有完整的液晶电视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优势在面板业务版块有冲击龙头的实力。但完全将希望押宝在面板业务上,或许也并非是明智之举。
首先,从研发角度来看,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外面板厂商加紧脚步推新,使得面板技术的更新换代加速,这势必会促使国产面板始终需要加大面板业务开发成本。比如,尽管当前的电视依然是以液晶面板为主流,但面板技术方面已开始发生变化,oled等更先进的电视面板技术正在取代当前的液晶面板技术,tcl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几乎没有。
其次,在高端市场,从2017年开始,更轻薄、显示色彩更优、功耗更低的oled电视销量已超过液晶电视。虽然华星光电正在加紧建设oled面板生产线,但比之技术成熟的国外企业,已经明显差了一个时代。更重要的是,面板业务投入资金大,研发周期长,国外企业靠技术升级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领先中国面板企业,tcl等国内企业研发新品的风险非常之大。比如,当下已有国外面板生产企业开始研发更先进的microled面板技术,但我国面板企业京东方、华星光电尚未有相关动作,由此可以推断,华星光电未来免不了为国内外技术差距买单。
最后,在手机屏幕业务方面,目前面板业务的市场营收太过依靠苹果、三星、华为等电子巨头。而苹果、三星、华为是手机行业的风向标,这三家企业使用哪一种面板,这种面板就会成为大多数手机厂商的选择。2016年,这几家主流手机厂商都开始使用amoled屏幕、oled屏幕,导致相关面板价格上涨。2017年下半年,随着供需的饱和,面板价格已经回落。
因此,tcl重注押宝面板业务,无异于一场豪赌。依靠这次业务重组,tcl能够重回巅峰吗?结局或许并非tcl想的那么美好!

区块链技术可以使保险业重回“点对点”重归信任互助的本质
投影宝电子白板日常使用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及判断
二极管的概念、类型及型号
Nank南卡骨传导蓝牙耳机和韶音哪个好?深度对比两者谁值得买!
铝电解电容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TCL重注押宝面板业务,依靠业务重组TCL能够重回巅峰吗?
探讨直交轴齿轮箱的分类和应用
博泰车联网亮相2021年佐思智能汽车年会
芯片专家对华为没有美国产品的情况下能否持续运营存疑
动力电池公司宁德时代午后放量,距离收盘前半个小时大跌9%
高通发布最新智能手表芯片Wear3100
杂质度过滤机使用注意事项
信步科技SV1a-H8112P-B主板规格英文版
【AWTK开源智能串口屏方案】方案介绍和工作原理
2021年物联网趋势将会对全球各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各种电子原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利用全介质超构表面实现太赫兹高效自旋解耦多功能波前调控的设计
图文详解Linux分段机制
苹果在 2020 年从中国版 App Store 中清除数万款游戏,可能还有更多游戏被下架
高性能自适应边缘计算助力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