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R I/O口使用方法

avr i/o口使用方法
avr单片机寄存器 ddrx portx pinx 与对应io端口之间的关系(x代表某个端口,如a端口、b端口等)
下表以端口b的第2位pb2为例子加以说明,并且假设pb2为悬空状态
ddrb.2
portb.2
读取pinb.2的结果
引脚pb2的状态
1
1
1
pb2推挽输出
1
1
0
0
pb2推挽输出
0
0
1
1
pb2弱上拉,可作输入
0
0
×
pb2高阻抗,可作输入
读取pinb.2时,就是读取pb2引脚的实际电平,
如果pb2直接接vcc,那么任何时候读取pinb.2的结果都是1
如果pb2直接接gnd,那么任何时候读取pinb.2的结果都是0
下面是一个标准c语言例子:
#include
unsigned char abc; //定义一个变量
void main(void) //主函数
{
ddrb = 0b11110000;
portb = 0b11001100;
while (1) //主循环
{
abc = pinb; //读取b端口的实际电平
}
}
如果整个b端口都是悬空的话,
那么abc的结果就是:0b110011**
如果b端口第7位接gnd 、第0位接vcc 、其它位悬空,
那么abc的结果就是:0b010011*1 (pb7工作在“短路”状态)
其中“*”表示不确定,理想状态下可以看作0
端口声明:include
#include d:\icc_h\cmmicc.h
#define out_buz sbi(ddrb,3) //pb3
#define buz_on cbi(portb,3)
#define buz_off sbi(portb,3)
/*--------------------------------------------------------------------
程序名称:
程序功能:
注意事项:
提示说明:
输 入:
返 回:
--------------------------------------------------------------------*/
void main(void)
{
out_buz; //设置相应的io口为输出
while(1)
{
buz_on; //我叫
delay50ms(20);
buz_off; //我不叫
delay50ms(20);
}
}
系统调试
将语句:delay50ms(20);改为语句:delay50ms(1);可以听到叫的频率更高,吵死人了!
以atmega16为例,用轻松幽默的讲解方式,讲解avr的每个功能部件,配合给出protel电路图及iccavr源代码。
都是网上找的资料,整理了一下,大伙凑或者学吧!
第一课 avr io输出之led显示程序
系统功能
使用avr控制8位led,做到想闪就闪,不想闪就不闪,左闪右闪,拚命闪,演示avr单片机之“点灯术”。
硬件设计
关于avr的i/o结构及相关介绍详见datasheet,这里仅对作部分简单介绍,下面是avr的i/o引脚配置表:
avr i/o 口引脚配置表
ddrxn portxn pud i/o 方式 内部上拉电阻 引脚状态说明
0 0 x 输入 无效 三态(高阻)
0 1 0 输入 有效 外部引脚拉低时输出电流 (ua)
0 1 1 输入 无效 三态(高阻)
1 0 x 输出 无效 推挽 0 输出,吸收电流 (20ma)
1 1 x 输出 无效 推挽 1 输出,输出电流 (20ma)
虽然avr的i/o口单独输出“1”时,可输出较大电流足已点亮一盏灯,但avr总的i/o输出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有经验的点灯者考虑到除了点灯外可能还有其它费劲的活儿要干,会将avr的i/o口设计为输出“0”时点灯,输出“1”时熄灯。这种接法亦叫“灌电流接法”。
avr主控电路原理图(点击图片放大,不需要放大镜! )
led控制电路原理图(点击图片放大,不需要放大镜! )
软件设计
下面部分从txt拷出,拷到网页,代码部分缺省了很多空格,比较凌乱,请谅解!
//目标系统: 基于avr单片机
//应用软件: icc avr
/*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
实验内容:
点灯,让灯左闪右闪,拼命闪。
----------------------------------------------------------------------
硬件连接:
将pd口的led指示灯使能开关切换到on状态。
----------------------------------------------------------------------
注意事项:
(1)若有加载库程序,请将光盘根目录下的“库程序”下的“icc_h”文件夹拷到d盘
(2)请详细阅读:光盘根目录下的“产品资料\开发板实验板\smk系列\smk1632\说明资料”
----------------------------------------------------------------------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include
#include d:\icc_h\cmmicc.h
#define led_ddr ddrd
#define led_port portd
/*--------------------------------------------------------------------
程序名称:
程序功能:
注意事项:
提示说明:
输 入:
返 回:
--------------------------------------------------------------------*/
void main(void)
{
uint8 i,j;
led_ddr=0xff;
while(1)
{
for(i=0;i<4;i++)
{
led_port^=0xff; //我闪!拚命闪!
delay50ms(10);
}
j=0x01;
for(i=0;i<8;i++)
{
j<=1;
led_port=j; //我右闪!
delay50ms(10);
}
}
}
系统调试
本节的目的在于学习avr的io输出功能,对于avr来说,它和传统的51单片机不同,需要设置io引脚方向。
作如下调试:
(1)改变io方向,即将“led_ddr=0xff;”改为“0x00”,观察现象。
(2)将语句:delay50ms(10);改为语句:delay50ms(1);可以看到led闪的更快,眼都花了!
东西在于灵活运用,下面是用led做的手表,内部是用avr,atmega48做的,请思考实现如何下面的功能。
avr 单片机的io口是标准的双向端口,首先要设置io口的状态,即:输入还是输出
ddrx寄存器就是avr单片机的端口方向寄存器,通过设置ddrx可以设置x端口的状态。
ddrx端口方向寄存器相应位设置为1则对应的x端口相应位为输出状态,ddrx端口方向寄存器相应位设置为0则对应的x端口相应位为输入状态。
例如:
ddra = 0xff; //设置端口a所有口为输出状态,因为0xff对应的二进制为11111111b
ddra = 0x0f //设置端口a高4位为输入状态,低4位为输出状态,因为0x0f对应的二进制为00001111b
portx寄存器是avr单片机的输出寄存器,端口输出状态设定好后通过设置portx可以使端口x的相应位输入高电平或低电平来控制外部设备。
例如:
porta = 0xff; //端口a所有口线输出高电平
porta = 0x0f; //端口a高4位输出低电平,低4位输出高电平
小贴士:
利用位逻辑运算符对特定的端口进行设定。
porta = 1<<3; //端口a第4位置为高电平,其它为低电平,应为00000001左移3位后是00001000
porta = 1<<7; //同理,第8位置高电平
有时候我们期望端口某一位设置成高电平,但是其它位的高低电平要保持不变,如何做呢?c语言是很强大的,有办法!如下:
porta |=1<<3; //实现端口a第4位置为高电平,其它位的高低电平不受影响
上面的语句是简化的写法,分解一下就是:
porta = porta | (1<<3); //数字1左移3位后与端口a进行按位或,结果就是端口a第4位置为高电平,其它位的高低电平不受影响
那么大家就会问了,如何实现设置某一位为低电平,其它位的高低电平不变呢?建议大家思考1分钟再看下面的内容。
porta &=~(1<<3); //解释一下,首先将1左移3位变成00001000b,然后再按位取反变成11110111b,然后再与端口a做按位与运算,这样就实现了设置端口a第4位为低电平,其它位的高低电平不变。
分解后的语句为:
porta = porta & (~(1<<3)); //结果是一样的
将某端口相应位的高低电平翻转,即原来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呵呵!好简单呦!
porta = ~porta; //将porta按位取反后再赋值给porta
按位逻辑运算还有一个异或,这个也非常有意思,它能实现电平翻转,有兴趣大家看看书,算是给大家留个想头吧!
再出个小题目!
大家都知道已知a,b两个变量,再编程中要交换两个变量常用的方法是定义一个中间变量c,然后:
c=a;
a=b;
b=c;
通过中间变量c完成a、b变量内容的交换!
不过大家想一想使用c语言能不能不用中间变量来完成a、b变量的交换呢?答案肯定是能,因为c语言很强大!
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先想一想再看答案,看完答案后再认真分析一下,体会编程的巧妙之处!
答案:
使用到了c语言的按位异或逻辑操作,由于没有中间变量,同时逻辑运算的速度很快,整个交换过程比常规方法要快不少!
a ^= b;
b ^= a;
a ^= b;
过程就是a异或b,b异或a,然后a再异或b就完成了!
异或的逻辑表
1 ^ 1 0
0 ^ 1 1
1 ^ 0 1
0 ^ 0 0
adm 真厉害,这个你都知道,看来是编程的行家。
交换变量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没看过相关的资料,初学者很难自己想出来的。
int a,b;
a=3;
b=5;
a=a+b //a=8 b=5
b=a-b //a=8 b=3
a=a-b //a=5 a=3
这样仅仅是算法技巧的问题,现在很难遇到内存不够 的情况了。
交换变量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没看过相关的资料,初学者很难自己想出来的。
int a,b;
a=3;
b=5;
a=a+b //a=8 b=5
b=a-b //a=8 b=3
a=a-b //a......
又学一招,确实也很巧妙!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这些是看资料从别人那学来的,不过逻辑运算要比算术运算快一倍以上,写了个程序在avr studio 中软件仿真了一下!
程序如下:
#include
void main (void)
{
int a=10,b=20;
unsigned char x=30,y=40;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x ^= y;
y ^= x;
x ^= y;
while (1);
}
首先仅仅运算,算术运算用了8个时钟单位,逻辑运算用了3个时钟单位,因为算术运算牵扯到了负数。
那变量赋值呢,int 赋值用了4个时钟单位,unsigned char赋值用了2个时钟单位。
综合一下,算术运算用时12个单位,逻辑运算用时5个单位,效率要高2.4倍! 项目编译完后会生成一个.cof的调试文件(我是用icc,cv应该也有),用avr studio打开这个.cof文件,选好处理器型号(m16)就会进入软件仿真,按alt+o快捷键设置处理器的频率,这样可以看运行的时间,否则只能看运行时钟,时间就不准了。再下来就是按f11单步执行,f10是一下执行完一个过程,如:循环、函数等。时钟和运行时间可以在任意时间用鼠标右键清零,这样数字比较直观,不用再加减。

由内至外,4招教你设计一个完整的PLC应用系统
铝电解电容承受正向直流电压究竟是多少?
浅谈室内PM2.5污染物来源以及PM2.5传感器的应用
浅谈安科瑞电瓶车智能收费充电桩的设计与应用
圆满完赛!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 深圳赛站初赛名单公布
AVR I/O口使用方法
资源争夺战:飞利浦照明加快布局中国LED市场
SAP PAC升级后首次亮相 展示与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成果
佰维存储运营品牌“宏碁掠夺者存储”成为WBG英雄联盟战队深度合作伙伴
工地扬尘噪音在线监测仪方案
运维工程师需要掌握哪些核心技能
离散事件仿真方法有哪些?
晶亦精微冲刺科创板IPO 为国内唯一8英寸CMP设备境外供应商
煤炭热值检验仪,煤炭大卡测定专用仪
电气设备送电试运行步骤
苹果、三星升级致功能失调,被开巨额罚单
如何又快又好的梳理和利用验证feature文档
电瓶修复—电池的保养及使用12问(连载5)
让低功耗 MSP430 的功耗更低 — 第1部分
走进全球一流大飞机制造工厂——德国空客汉堡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