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小米从原来的意向订单里砍掉了200多万套材料,这些本来是为红米2a准备的,同时,小米4、note的意向订单砍掉更多。近日,多位来自手机供应链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小米4、小米note已经出现很多库存积压,不得不砍订单,1亿的目标基本没戏,血拼8000万还有一定可能。今年3月,雷军曾公开宣布小米今年的目标为8000万至1亿。
2015年上半年,小米手机出货量3470万台,同比增长33%。如果按照8000万目标计算,下半年小米需出货约4530万台,比上半年增长30%,被视为销售旺季的金九银十或许是小米的机会。
2014年,小米上、下半年销量分别为2611、3501万台,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长34%。但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普遍旺季不旺。一位芯片供应链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备货计算,小米下半年的备货量与上半年基本持平,没有以往的增长比例。
分析师吕俊宽告诉记者:从我们监测到的数据来看,小米已经没有很高的增长点了。野村中国区的高科技行业分析师黄乐平也告诉记者:小米已经出现明显的增长瓶颈,几乎人尽皆知。
对手的防御与侵蚀
中国的市场其实已经达到饱和点。小米过去几个季度的增长,主要是从三星、联想、酷派、中兴拿走了部分用户群。吕俊宽表示:小米的增长速度,取决于能拿走多少别人的市占率。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持续缩水市占率减少10个百分点,而联想、酷派、中兴则因为三大运营裁减终端补贴而迅速下滑。最近,联想还因为终端业务收入下滑而在全球裁员3000人。
不断攻城略地的小米在2014年凭借6112万台手机出货量,成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但同时,被小米超越的手机玩家也在学习小米,学习小米的硬件配置,研究小米的营销模式。比如,华为成立荣耀的线上品牌,联想、魅族推出的乐檬、魅蓝与红米血拼。
吕俊宽指出:小米模式、产品被模仿之后,产品的特色被冲淡了,而且竞争对手也渐渐掌握了防御小米的方法。瓶颈,不可避免。
根据小米公开的资料,售价699元的红米2是小米目前最畅销的手机。红米2于2015年1月发布,截至6月,红米2销量突破1000万台,月均销量200万台。同时,售价599的红米2a在4月开售,截至7月,销量突破500万台。2015上半年,红米2贡献了接近50%的销量。此外,售价799的红米note在问世的18个月里,创造了2000万台的销量。目前,红米2、红米note均已降价100元。据知情人士透露,红米系列占小米销量的70%以上,接近80%。
同时,伴随红米系列的畅销,联想的乐檬k3,魅族的魅蓝、魅蓝note,华为荣耀4x迅速崛起。根据联想、魅族、华为的回复,乐檬k3目前销量接近800万,魅蓝、魅蓝note销量突破500万,荣耀4x销量突破600万,目标冲击千万销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米发布红米note2的同时,魅蓝也发布了魅蓝note2。
千元以下,小米依旧主导市场,但市场份额已经被逐渐稀释
而在千元以上的手机领域,小米的进展并不顺利。一份来自中国移动的数据显示,2015年5月、6月,在中国移动入网的小米手机共690万台,其中小米4共计139万,小米note约15万,占比分别为20%、1.5%。一位中国移动内部人士介绍:米4的销量略高,主要是因为降价了。而小米note一直卖不动,远远低于大家的预期。
小米4在2014年7月问世,售价1999元,在2015年3月、5月先后两次降价,目前售价1499。根据小米公开数据,截至今年6月,小米4销量接近千万,略低于小米3销售速度。而被视为小米高端路线,售价1999、2999的小米note,表现一直差强人意,小米未曾公布小米note销量。
但对比之下,华为公布的高端手机mate7销量500万、p7销量月700万,p8发布2个月销量百万,其售价均超过小米note。同时,对标小米4的荣耀6表现与小米4基本持平。
如果说其他人学会了防御小米,那么华为甚至已经开始侵蚀小米。吕俊宽分析称,不过,吕俊宽也指出这并不是小米的衰退,而是市场、手机厂商之间形成了一个新平衡点。小米不会衰落。
百度指数显示,最近一个月,华为整体搜索指数11.4万,同比增长54%;而小米整体搜索指数18.5万,同比下降32%。不过,红米note2发布的最近一周,小米指数达到27万,是华为的2.5倍,且同比增长2%。
红米note2发布之后,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上公开表示:红米note2性能超越华p8和魅族mx5等国产旗舰手机,比为p8便宜两千块,mx5便宜一千块。建议大家上小米网买一台红米note2,比一比,究竟多花一两千块值不值。
前述供应链人士介绍:把重心全部放到红米2、红米note2上,还有正在研发的红米3。这些将是小米下半年,以及明年血拼增长的资本。
小米的竞争力变革
当小米的特点被不断解析的同时,小米的弱点也暴露出来。
吕俊宽介绍,小米的主要oem厂商为闻泰通讯。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也告诉记者,与红米系列竞争的魅蓝note、乐檬k3,也均出自闻泰之手。
闻泰成立于2006年,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手机设计、研发、制造企业,但始终罕有媒体报道。日前,中茵股份18亿元收购闻泰51%股份,首次对外披露了闻泰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联想、小米、魅族、tcl均为闻泰主要客户,闻泰为手机厂商提供原材料采购、手机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等综合服务。可以说,目前千元以下市场上的主流机型之争,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闻泰的左右手互搏,记者未能联系到闻泰对此合作置评。
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对于乐檬、魅蓝note,小米的红米系列产品并没太多核心竞争力。据知情人士透露,前两年,依靠互联网崛起的小米其实并不了解手机,手机的材料采购、供应链管理,手机设计、研发、制造的工序,甚至物流配送都没有经验,只是对配置、外观有一些规划,但很多手机的细节工作基本都交给国内几大oem企业。小米主要负责手机的营销、推广、粉丝文化,研发占比较低。
而在与oem合作时,小米与华为、vivo等企业存在明显差异。该人士举例介绍,华为、vivo,会专门派人在工厂盯着,一道道工序把关,而小米只是每个月开会汇报下进程;在管理供应链时,其他厂商会详细要求供应链产品的细节、质量,甚至主板上的焊点大小、温度都有规定,而小米主要聚焦于量、价格。竞争对手的细节,比小米严谨一些,当大家同质化时,细节的影响很大。
但需要指出,不知不觉之间,小米正在改变。2013年时,大家都只看到小米的销量暴涨。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小米在全国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十几个仓库;其后,在线上成功的小米,其实也悄悄在运营商、线下渠道进行布局。吕俊宽举例介绍,小米已经改变了很多,比如,我们监测数据发现,小米的线下销量占比达到了50%,小米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小米。
在吕俊宽看来,小米是一个进步很快的公司,在很多方面走在前列。只不过,小米的成长的同时,也恰逢市场遭遇顶点。他需要重新找到一个破坏性创新,去打破平衡,就像当初一样。
小米给手机行业带来的最大变革当属互联网营销,在小米之前,中国线上手机销量可以忽略不计,但如今,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成立互联网营销品牌,而线上手机的销量在国内手机总销量占比也超过了30%,与运营商渠道、线下渠道三分天下。
今年5月,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创新瓶颈期。不过,雷军认为,手机行业痛点依然存在,用户永远觉得电池容量不够,画面的效果不够好,在产品上还是有提升的空间。或许,小米的下一个目标在这
600亿美元的梦想
小米需要耐心去酝酿下一次变革,但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对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为零。这也是增长瓶颈给小米带来的最大危机。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8月初,小米与投资者讨论新一轮融资,这一次小米对自己估值高达600亿美元。这一估值超过了百度目前的市值,8月19日,百度报收182.85美元,市值570亿美元。
但是,投资者也看到了小米的增长瓶颈,并不认可这一估值,双方还在谈判。该人士透露,其实上一次融资时,小米给自己的估值是500亿美元,但投资者只认可450亿美元。
记者就融资一事咨询小米,小米称目前无任何消息,无法回应。
小米并非按照手机厂商去估值,而是像facebook一样,按照用户数估值,所以小米高速增长时能达到450亿美元的估值,该知情人士透露:没有足够的用户增速,小米无法支撑自己的估值梦想,投资者也不会允许小米增速下降。
1年前,雷军就已经为此布局。2014年底,当小米融资11亿美元之后,雷军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支出了74亿,通过接二连三的并购、重组布局iot。围绕小米手机,诸如电视、路由器、插座、空气净化器、手环、体重器等一系列小米衍生品接踵而至。其中,小米手环、插座的销量均达到百万级。
iot算是一个破坏性创新,只不过,短期内可能看不到,需要长期积累才有可能爆发。吕俊宽表示:我们不能用小米过去的增长趋势,去期待他未来也有同样的增长。
雷军对这一战略的定位是手机连接一切,同时雷军计划通过大数据挖掘这些连接的价值。这样,连接数的增长可以充分弥补手机的增速下滑。但是需要指出,和小米一样,华为、bat甚至360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在iot进行各种投资、布局,以免错失这个伟大时代的控制权。当然,不同的是,bat有大把现金,而小米还在烧投资人的钱。而现在,小米还需要靠这一梦想去说服投资人。
还有一个竞争力变革的可能,那就是自主研发芯片
考虑到小米已在智能手机市场打下一片江山,又先后进军了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领域,甚至做起了插线板、手机数据线这样的营生,那么对于近日传出的小米将启动芯片自研计划的消息,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按照一般人的猜想,小米将会拉起自己的一只芯片研发团队,对外力拼苹果高通,对内可向联发科等厂商宣示自主权,然后学习苹果的路线,在所有小米的移动设备里使用自研cpu--且慢,小米的未来当真一定如此吗?
cpu不一定是小米真正所想
arm阵营里,近年来最为吸引眼球的自研cpu大概要数苹果了。
备受关注的苹果以购买三星的soc起步,当时cpu核心是老旧的arm11,在iphone4时开始使用自研的applea4soc,而cpu是购买自arm的cortex-a8。iphone4s时更换为cortex-a9,但是在这个时期,苹果手机的通用处理性能优势是较难拉开差距的,因为arm的cortex-a系列内核对于所有付得起钱的公司来说都是开放的,使用相同的处理器内核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差距的地方就在于后端设计和工艺了。
从iphone5开始,苹果进一步将cpu也替换为自研的swift核心,也就是说,cpu核心内部的处理逻辑也在苹果的掌控范围之中。于是出现了苹果手机的cpu主频落后同时期其他安卓阵营旗舰几乎一半,但是性能反而能够咬住甚至领先的情况。
在苹果这样的垂直整合系统里,拥有cpu的自主控制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意味着苹果能够以最大的自由度去优化任意一个应用程序的性能或者功耗表现。
小米是不是也有着同样的考虑呢?
在大唐电信公司发布的公告里,我们可以看到,小米与联芯的合作方向是面向4g多模的soc系列化芯片产品设计和开发,这里似乎没有cpu什么事情。光看这一公告,似乎双方的合作重点在于更多地在于基带。
手机的芯片是集成度很高的soc(片上系统),内部可以囊括cpu、基带、音视频处理协处理器等众多部件,例如音视频处理协处理器一般负责回放多种常用编码格式的音乐、电影。这一块协处理器一般使用专用集成电路,一般来说性能比cpu更好而且功耗更低,但是专用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有限。例如上网浏览时经常需要执行js脚本,目前soc里面就还没有专门执行js脚本的专用集成电路,所有不能移交给专用集成电路的任务都放在cpu上执行,而基带则负责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
在cpu的技术指标不能取得很好优势的情况下,依靠其余部分作为卖点亦不失为明智之举,业界某家被笑称买基带送cpu的厂家就是如此。笔者不敢贸然揣测小米与联芯的战略合作重点究竟在于哪里,但就目前公开的情报来说,尚无很大把握认为小米将要深度进入传统mobileic行业搏杀。
比较合理的可能性是,小米将把与联芯共同研发的芯片放在红米产品线上使用,以短期的高额投资组建一支能够开发低成本、非尖端arm手机芯片的团队,换取低端市场上的长期利益。
然而也有相反的证据。坊间还传闻,arm公报中所说的那家获取几乎全系列内核授权的公司但是出于商业机密不能公开名字的公司就是小米,如果真是如此,那小米的举动就很值得玩味了。如果目标仅在于低端cpu,那小米为何又要获取全系列授权?
如果小米动真格要投注于自主研发芯片,它会怎么做?
第一,挖人。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小米是一家没有任何ic设计积累的企业,如何在一夜之间在自研cpu上迅速起步呢?其实苹果已经给出了答案。
ic设计重度依赖seniorengineer(资深工程师),一个资深工程师需要多年的项目经历才能锤炼出来。培养成本较高,挖人,甚至是挖团队,是最快形成战斗力的方法。苹果开始设计a系列芯片前收购的pa.semi团队就是由amd公司的k8主要设计者之一jimkeller坐镇,这位教主级人物拥有包括x86-64指令集起草人在内的一连串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头衔,团队中又不乏早期分支预测器的创造者之一tse-yuyeh这样的设计好手,a系列芯片想不牛都难了。
对此有心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相关传闻,如果有爆料说小米正在公开/私下招聘从事cpu核心设计方面的专家,就可以作为小米打算自研cpu的强有力支持证据了。
第二,挖cpu。
是的,挖cpu。一开始就自己从头设计cpu的风险太大,出货时间无法保障,而arm对外出售的cpu核心(也就是ip核)又已经很成熟而且具备一定竞争力,所以最稳妥的做法是先使用arm的cpu核心ip核来搭建芯片,快速出货。熟悉了已有设计之后再来研发真正属于自己的独有cpu核心,提高自主化程度。
这是苹果、高通、nvidia已经走过的一条路线,也是华为海思正在走的路线。使用armip核的情况下,一两年内出货一款可以用的芯片是可以实现的,若要实现更加尖端的技术指标或是实现更高程度的自主化,则还需更多时日打磨。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砸钱。
尽管笔者非常钦佩小米创业以来取得的成绩,但就资金&技术密集型的ic业来说,小米的体量还是显得太小了。
根据2013年小米入股美的时公布的财务状况,小米2013年全年的净利润仅有不到4亿人民币,比联发科低了一个数量级。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根据eda(电子辅助设计,ic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域巨头cadence披露的估计数字,在22/20nm的节点上设计投资就有5亿~12亿美元,这一数字据笔者估计对arm阵营来说是偏高不少的,但ic业残酷的资金起步门槛也从中一览无遗,小米恐怕难以一步登天。
只有雷总才知道这是一盘什么棋
所以截止目前,我们视线范围内的证据是相互矛盾的。小米和联芯的合作重点似乎并不在cpu,而与此同时又有传言认为小米持有了arm的几乎全系列内核授权。小米接下来的路会怎么走?我们不妨设想一下。
对于小米来说,它能采取的最保守路线就是以lc1860为基础开辟一条低端芯片的战线,如一些分析师预测的那样,朝印度市场倾销这种高性价比产品。
而最激进的路线,则可能是追随苹果和高通,从arm公版核心设计走向自主化程度更高的自研核心,一面在性能/功耗这种绝对指标上领先于其他使用arm公版设计的厂商,另一面可以将自家发烧级产品的技术指标更深地打上小米团队的印记,以自主cpu设计为重点树立小米更加高大的技术发烧形象,甚至将自己in-house的ic设计团队做成第二个高通/联发科,向所有智能嵌入式设备生产厂商出售小米芯片/小米设计。
区块链投资新套路,需擦亮眼睛
电源欠压过压报警保护器,Undervoltage alarm
芯盾时代实力入选首批 “网络安全能力评价工作组”成员单位
经典 向前:魅蓝note5上手评测
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新版微代码四方面升级
关于IOT还是自主研发芯片的分析和研究
智信通携手靠谱金服,开拓汽车金融新时代
SpringBoot物理线程、虚拟线程、Webflux性能比较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CMOS电路设计
华为Mate 30 5G到底怎么样
车载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分类及仿真验证
电路概念之电容篇
LED蓝光对人眼会造成危害?大谣言!
NVIDIA Jetson TX2 NX GPU助力微链DaoAI加速数据处理
华米AMAZFIT运动手环多少钱:699元起 可心电ID身份识别
土壤ph速测仪的性能及参数
电池的充电倍率指的是什么?
苹果iphone 5S:Say Goodbye,就再不相见
浩亭助力中国生产接轨工业4.0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