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一的顶会cvpr接收的论文竟然出错?这条消息在今天的reddit炸了锅。根据论文作者公开的代码,实验无法复现,同行评议过程也再次遭到质疑,该不该连代码也一起审核?网友向大家征求意见:这篇论文该不该被撤稿?
cvpr,计算机视觉乃至人工智能领域顶会中的顶会,“the顶会”,接收的论文竟然名不副实?
你说该不该撤稿?
今天,一条这样的消息在reddit炸了锅。
事情是这样的,有人试着去复现了cvpr 2018的一篇论文——cmu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perturbative neural networks》,发现得不到作者在论文中所描述的结果,他认为这表明论文作者计算有误,因此其结果无效,于是就在reddit发帖(在他大前天向作者发邮件但没有收到回复后)问众网友:
“我觉得这篇论文该被撤稿。你们觉得呢?”
“the顶会”cvpr的同行评议竟然出错?!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这可不是随便哪篇上传到arxiv的预印版,而是经过了cvpr双盲评审的论文啊。连cvpr这样一等一的顶会都出错了,这还怎么得了?
具体看,《perturbative neural networks》的作者在文中写道,如今计算机视觉的成功大多是由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而他们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模块,叫做“干扰层”(perturbation layer),作为卷积层的替代。干扰层不使用传统意义上的卷积,而是将其响应计算为一个线性加权和,这个和是由增加的噪音干扰输入的非线性激活组成的。
pnn论文作者通过实验和分析,表明干扰层可以有效地替代标准的卷积层,然后他们将干扰层组成深度神经网络——干扰神经网络(pnn),并在一系列视觉数据集(mnist,cifar-10,pascal voc和imagenet)上与标准cnn进行比较,得出结论pnn的表现跟cnn一样好。
但“p1esk”,也就是在reddit发言认为该撤稿的那个人就不同意了,他认为将3x3卷积换成1x1再在输入中增加一些干扰,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意义。他的测试结果是这样的:
p1esk 复现的结果,发现pnn精度根本就没有到90%,只有85%左右
当然,p1esk 也给出了他详细的实现过程,具体可以去看github页面(见文末)。
论文该不该撤?都是公开代码惹的祸
好,回到最开始讨论的是否该撤稿问题上来。
网友的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不用撤,既然作者都把代码公开了,显然是无心之过,只要将错误改过来就好了;
撤!有错误当然撤,不仅如此,以后还应该规定所有论文提交时都必须公开代码,不仅论文要评审,连代码也要一并审核;
先把撤稿的事放在一边:(双盲)评审过程本身并不涉及代码的审核,就好像生物学领域的论文不会在审稿期间去重复实验,也无法做到一一核查代码,原本就是论文发表后,由其他同行来复现,由此判断其结论是否经得起科学论证。
你有没有发现,讨论的重点实质上已经从“撤稿”转移到了“公开代码”上面。
p1esk 为何能发现pnn论文结果与作者描述得不一致?因为pnn论文的作者将代码公开了。如果不公开,连发现这个不一致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也有人评论,说不定这就是某些论文不公开代码的原因呢。
这种想法得到了不少赞同,不少人表示,对啊对啊,这比那些说了会公布代码但却一直不公布的人要好多了。
而代码公开,实际上一直是深度学习领域的老大难问题。
有的产业研究机构不太希望公开代码,因为涉及到专利或产品。
深度学习是如今研究复现率最低的领域之一,正如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在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发表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
“常用神经网络的朋友知道,现在深度神经网络有很多问题。大家经常说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花大量的精力调整参数,参数实在太多了。
“不仅如此,这还会带来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哪怕我告诉你同样的算法、用同样的数据,如果不告诉你参数是怎么调的,可能就没有办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作者回应:正在检查,误差太大会主动撤稿
现在,reddit这条讨论里被赞最多的回复,来自pnn论文的作者。
你好,我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我们在大约3周前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现在正在调查中。我很感谢michael对pnn论文的实现,并将他发现的问题告诉给了我们。我们希望彻底分析问题,并且得到100%确定的结果,之后再给出进一步的回复。
我们可视化工具中平滑函数的默认设置有误,这是我们疏忽了,现在已经修复。我们正在重新运行所有的实验。我们会用最新的结果更新我们的arxiv的论文和github库。如果分析表明我们的结果确实跟提交cvpr的版本中相差很多,我们会撤回这篇论文。
话虽如此,根据我的初步评估,如果他在实现的时候正确选择#filters、噪音水平和优化方法,我眼下能够在cifar-10上达到大约90%~91%的精度,而不是他选上述参数得到的85%~86%。但是,不做进一步检查,我不想说更多。
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回复。
那既然作者都这样说了,围观人等就散去吧?
你是不是忘了,最根本的代码公开还没有得到结论呢!
如果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真的要成为一门科学,那么就必须符合科研的标准。如今,代码开源以及复现实验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是领域健康发展的证明。
重视论文可重复性,让深度学习成为一门科学
iclr在去年举办了一个“研究复现挑战赛”,今天刚刚公布了第二届的消息。在这个复现挑战赛中,参赛者从2019年iclr提交的论文中任意选择一篇,然后尝试复现论文中描述的实验。目标是评估实验是否可重复,并确定你的发现是否支持该论文的结论。
参赛者的结果可以是肯定的(即确认可重复性),也可以是负面的(即说明无法复现实验内容,并给出可能的原因)。
举办这样的竞赛,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学生,加入到论文审核的工作中来,同时也提升其对论文可重复性重要性的意识。
12月10-12日|相约在冬季 SSHT全方位展现智能家居生态圈
小米6,华为p10等几款国产双摄手机,哪款最强?你更喜欢哪一款?
javascript:;怎么解决
超洁净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九月全面屏之战!小米mi2与vivox20正面竞争,论屏占比vivo x20还是略输一筹
“THE顶会”接收的论文竟然名不副实?你说该不该撤稿?
u盘主控芯片坏了如何数据恢复 u盘主控芯片坏了要修多少钱
如何去实现一个输入滤波器的简单设计呢
巴航工业的E195-E2喷气商用飞机将再次在中国演示飞行
AR500C高原型无人直升机在江西成功首飞
点对点通信协议PPPoE模块的设计
日本传感器企业转战越南 难以适应中国变化
数字隔离工作原理及电子产品设计分析
31岁的他,获中国银行领投5亿美元融资,荣登福布斯U30榜单
谷歌和LG共同推出的1443 PPI VR显示器介绍
如何加快我国区块链的研发
浙江将建设全国乃是全球物联网第一高地
台积电在海外的首座封测厂!
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正在积极调整65英寸和75英寸电视供应链
山西省发布了关于免费开放公共资源支持5G基站建设的通知